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梅亦代表:文旅“火”起来,乡村“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3-03-10 15:11:2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产业不可或缺。文化在活化乡村的同时,乡村也因文化的涵养变得更有质感,形成独特的文旅名片,助推乡村振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文旅厅厅长梅亦表示。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系统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了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吸引更多游客选择乡村旅游、体验乡村旅游、爱上乡村旅游。数据显示,2019年乡村旅游达到30.9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一半以上,总收入1.81万亿元。

“在江西,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居民休闲消费新的兴奋点、旅游发展新的引爆点。”梅亦说,乡村旅游已经实现了从旅游业“配角”到“主角”、从“零星分布”到“全域发展”、从“单一模式”到“多元业态”、从扶贫“边缘区”到致富“主战场”的“四大转变”,日益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发力点。

目前,江西省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1个、重点镇(乡)6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7个、重点镇(乡)6个,省5A级乡村旅游点37个、4A级乡村旅游点210个,省旅游风情小镇66个。其中,婺源篁岭、大余丫山、龙南虔心小镇、井冈山神山村、靖安中源乡等5地成功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培育乡村文化旅游IP。”梅亦说。近年来,江西围绕赣之“味”、赣之“潮”、赣之“韵”、赣之“美”,培育出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休闲康养等一批辨识度高、市场前景好、游客评价高的乡村文化旅游IP,实现了乡村文旅的破局“出圈”。

过去到婺源,春季看油菜花,秋季看“晒秋”,如今婺源篁岭天街上四季游人如织,甲路油纸伞、婺源龙灯、龙尾歙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制作表演吸引游客驻足,街里巷间密布的茶坊、酒肆、书场、砚庄,充满“人间烟火气”。“通过不断挖掘新的文化元素,婺源的文旅IP越来越丰富。”梅亦说。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在文旅方面都在发力,通过出台新政策推动新探索,引导产业发展。很多在今年春节出行的游客,在他乡不乏与民俗非遗偶遇的经历,给旅途平添美好记忆。各地特色文化产业也借助非遗民俗活动的复苏,看到了开拓文旅产业发展新方向的可能。

“江西高度重视乡村文旅发展。作为江西文旅行业的主管部门,我们一直在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实现品牌化、聚集化发展。”梅亦说,近年来,江西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江西省文旅厅也相继编制了《江西省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旅游风情小镇创建指南》等地方标准。

安义古村、乐安流坑古村、吉州钓源古村、万安田北农民画村……在各项政策支持下,江西各地充分依托“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禀赋,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批多样化、特色化、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

“从江西各地的实践来看,社会力量以及群众的参与,也是推动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梅亦说,景德镇市浮梁县把艺术引入乡村,通过“艺术在浮梁”项目,实现艺术家和村民的深度互动。“当地村民不仅成为这场‘大地艺术’的实践主体,也成为了乡村旅游的受益人。”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要坚持文化引领和产业带动。”梅亦说,近年来,全国各地结合资源、产业特色,纷纷举办各种乡村文化旅游节,以节兴旅,以旅助农。比如,江西的赣南脐橙节、井冈蜜柚节、婺源油菜花节等已形成品牌,带动了当地旅游市场的兴旺。

“但是,目前乡村旅游还缺乏全国性、引领性的品牌节事活动。”梅亦建议,打造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新品牌,探索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合理路径,助推乡村振兴。

“目前,乡村文化旅游无论是人次还是收入,均已占据文化旅游半壁江山,设立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的条件已经成熟。”梅亦说。

(本报记者黄书波、薛园)

责任编辑:秦正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发布|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