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大局,系统阐释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优做强乡村产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发展乡村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铆足干劲、深挖潜力、精准发力,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做优做强、提档升级,助力惠农富民,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一、深刻把握乡村产业振兴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而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进程中,推动乡村产业做优做强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抓好产业振兴、推动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打造具有更强创新性、更高附加值、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以乡村产业振兴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产业振兴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推进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点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但农业生产基础不牢、大而不强、多而不优问题仍然突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关键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要立足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切实把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带动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全面进步。
乡村产业振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当前,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总体有保障,但稳产保供的基础还不牢固。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农产品保供要求会更高。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产业兴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让乡村生活更富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
二、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我国乡村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也要看到,乡村产业在规模化、差异化、品质化发展中仍有很大空间,仍然存在规模层次不高、要素分配不协调、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等问题。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注重实效,找准乡村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有力服务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在品质提升上持续用力,确保乡村产业发展含金量。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深耕细作,提升产业发展“硬核力量”。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也是“藏粮于技”的重中之重。要以品种为主线,立足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强化育种技术创新,加快高产优质、抗病抗逆、适宜机械化作业等优良品种选育,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品种支撑。要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绿色生产方式,完善农产品监管、质量检测和质量溯源体系,构建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业。持续加强品牌创建,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推动乡村产业由卖“原字号”农产品更多向卖制成品转变,让好产品有好“身价”,提升产业价值链。
做好“土特产”文章,注入乡村产业提档升级新动力。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中,都十分关注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要求做好“土特产”文章。我国广大农村千差万别,各地发展条件、产业基础差异较大,乡村产业发展要在“特”字上精耕细作,让乡村产业端牢特色饭碗。要根据本地区资源禀赋条件、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选准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好当地的气候、土壤、人文环境、乡土文化等宝贵“财富”,着力打造独特性与特色化的产品或服务,把优势资源更多地转化为优势产业,努力形成城乡联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群。不仅要挖掘最具有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资源,更要注重特色产业结构优化和提档升级,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结合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一步擦亮乡村产业绿色、生态的底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定不移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打造一批有影响、可推广、带动强的乡村生态经济发展的样板。
在做大市场上下更大功夫,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后劲。针对当前乡村产业发展市场规模小、布局散、生产经营成本偏高等突出问题,一方面,要着力改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条件。要结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方式,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着力改善乡村产业发展条件。尤其是一些地理上较为偏远、自然条件较差、物流成本高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水、电、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要着力强化乡村产业发展要素支撑。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围绕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方面,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强乡村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盘活、激活、放活乡村各类资产资源,推动各类要素向乡村产业集聚,进一步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围绕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优化城乡市场环境,让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进入城市、拓展市场,加快建设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向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健全乡村产业链条。要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引领,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纵向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横向拓展产业形态,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打造地域特色鲜明、业态类型丰富的产业链体系。要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基础作用,支持发展县域范围内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多种主体参与的融合模式,促进乡村产业在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要立足县域资源禀赋,突出特色产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乡村产业聚集发展,积极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文化体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更多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乡村休闲旅游区(点),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厚植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乡村产业,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尽可能多地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做到“既绿了一片,也富了一片”,让当地农户腰包真正“鼓起来”。要围绕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问题,构建生产联动、利益共享的联农带农机制,把千家万户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好,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让农民分享乡村产业发展的市场红利和政策红利。积极发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联农带农惠农方面的作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多种类型的合作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等环节收益。要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农户能干的尽量让农户干,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更多地留给农民,决不能“富了老板、亏了老乡”,确保产业发展能够更多惠农富民。
三、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政策举措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确保乡村产业发展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狠抓责任制落实。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2022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了乡村振兴责任落实、组织推动、社会动员、要素保障、考核评价、工作报告、监督检查等一揽子推进机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构建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乡村振兴,进一步形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合力。要积极抢抓机遇,狠抓乡村振兴责任制的落实,以责任落实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真抓实干,立足当地农业农村优势特色资源,加强乡村产业的统筹规划和发展,推动乡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落实产业帮扶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五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在主要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增强脱贫稳定性。当前,产业帮扶已经成为覆盖面广、带动人口多、可持续性强的帮扶举措。要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加强统筹组织,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帮扶项目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重点围绕乡村优势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引导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投向乡村产业发展,巩固和扩大产业帮扶成果,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强化专业人才支撑。要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加强乡村产业专业技术型人才和综合管理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要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支持返乡入乡人员和“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创新创业,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培养一批创新创业带头人、优秀乡村企业家。要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鼓励和引导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乡村产业加快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大显身手,共同书写乡村产业振兴的美丽画卷。
本文作者:刘璐琳(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曾裕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