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格尔木市召开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冲刺动员部署会,对全市创城攻坚冲刺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再落实,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全力打好、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决胜之战,力争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
今年,格尔木市将继续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全面创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全程创建,进一步聚焦民生实事,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统筹谋划,推进创城工作与日常工作全面融合,切实把创城的“责任清单”转化为居民的“幸福清单”。
以人民为中心
精准谋划民生实事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格尔木市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重点工程来抓,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创建、高效率推进,全市上下勠力同心,不断丰富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外塑城市之形、内铸城市之魂,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依托青海省政务服务网,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纳入政务服务平台,集中办理服务事项540项,网办率95%;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纾解群众办事难9件;不断提升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水平,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公开公正、阳光透明,青海省首例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在格尔木顺利完成;推出“格尔木市政务服务电子地图”,以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中心,将全市各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及税务、社保、就业、车管、交通等30个办事网点清晰标注在电子地图,为办事群众提供有效引导。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了14大类416户市场主体抽查。
为困难特殊群众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00件。做好孤儿、事实上无人抚养儿童的救助工作,为在册的15名儿童发放生活保障金17.6万元。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开展就业服务活动8次、职业技能培训3507人次。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整合资源,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有效解决老人养老及就医问题,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全市60岁以上空巢、失能、高龄等特困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做好残疾人民生保障,截至10月底,为2390人(次)残疾人发放各类补贴219.7万余元,帮助73名残疾人实现就业,为594名残疾人提供健康服务。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新建童之梦幼儿园、未来星幼儿园、第十六中学,改扩建第十四中学、民族中学,形成了相对集中、注重质量、更加合理的学校布局。大力推进教学条件装备现代化建设,利用温州对口援建等,发展智慧教育驱动精准教学,实现“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抓好控辍保学、转移就业、健康帮扶等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43%,“雨露计划”、三江源教育补助等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持续落实,让困难家庭在校学生安心就学。
群众共同参与
凝聚城市精神合力
“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把文明理念传递到更多市民心中,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一份力量,我感觉非常开心。”海西电力一名志愿者说道。全市各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分别对全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广场公园等分片联点、包干负责,全力以赴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净化等包联工作,沟通协调解决各项矛盾问题。各包联点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健全联点市级领导“六个一”、包干责任单位“五个一”责任机制,形成目标明确、责任清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体系。健全督查考评机制,制定格尔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督查考评办法及各类细则,规范督查流程,日常督查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考绩“指挥棒”作用,与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推动创城责任落到实处。强化驻格单位支持参与创城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创城全民参与度及整体工作水平。搭建格尔木市创城智慧管理系统并运行使用,切实提升网申工作整体水平。
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点打造文明实践中心未成年人心理关爱服务、河西街道文明实践所“三红”服务、博爱巷社区实践站“三个一”、八一社区“五心”、红柳村“一巷八户长”等服务品牌。以乡风文明为目标,深入开展“文明家庭”“一革命四行动”“洁净厨房、洁净厕所”“三清一改治七乱”等活动。探索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治理模式,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整治效能。
组织道德模范走进单位、走进学校、走进企业、走进社区,通过巡回演讲,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广大市民向上向善。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风尚,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助推格尔木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动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人民得实惠
共享文明建设成果
“真没想到,住了十几年的小区如今焕然一新,现在我每天都在小区里走一走,小区环境越来越好,城市越来越美了!”居民张阿姨谈起小区改造,既激动又兴奋。她告诉记者,格尔木很多小区是老旧小区,如今经过改造焕然一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给市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围绕创城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问题,格尔木市投资3.8亿元推进河东农贸市场综合整治、盐湖小学北侧环境整治、市区园林绿化养护等41个项目实施。聚焦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脏、乱、差”三个方面15项内容的专项整治,清理门头牌匾、“牛皮癣”,整治流浪狗、住宅小区、农贸市场,规范文明交通等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实施农村污水管网改造、垃圾收集站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改建户厕89座、新建公厕1座,持续提升农牧区基础设施。
持续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免费开放及延伸服务,通过线上线下开展“百姓周末艺术大讲堂”、技能提升班、“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第三届“阳光杯”青少年足球竞标赛等文体阅读活动50余场次,建成运行城市书房3座、社区健身房2座。
充分发挥行政服务监管部门综合窗口服务优势,以打造“服务质量最优、办事效率最高”为目标,全方位、多渠道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机制,群众对窗口服务满意率达100%。格尔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托“工行驿站”“劳动者港湾”“便民服务区”等设施,为环卫工人、志愿者等提供优质的便民服务。
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面子”和“里子”都靓了起来,群众生活越来越美好······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真正让市民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
《中国实践参考》专题策划:秦前松。本文来源: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楚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