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红土地孕育新“硒”望

发布时间:2023-02-18 10:44:47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郭书记,我们为梓山镇富硒初心礼的产品包装和LOGO进行了艺术设计,希望能为我们打响富硒品牌、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作用。请查收!”日前,江西省于都县梓山镇党委书记郭清峰收到了来自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江西于都支队支队长熊丽琦发来的文件包。内容包含了富硒大米、梓山烧卷子、梓山麻饼等在内多个农业产品的包装和LOGO的设计图纸和方案。

2017年底清华大学创设“乡村振兴工作站”模式,在全国不同地区针对性布点,设计改造闲置房屋,与地方政府共建实体工作站,打造公益性、开放性、长效性的服务平台,并面向国内相关高校,组织青年学生驻点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实践,形成长期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站点网络,围绕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人居环境和组织建设五个方面助力乡村发展,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目前,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已与21个省市自治区的32个市区县政府签订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共建协议,累计派出460余支实践支队前往全国1200余个村落调研,共产出实践报告300余万字,乡村建设、文创设计等作品800余份,累计改造闲置房屋3.5万平米,引入政府及企业建设投资近3亿元。

“在于都开展实践活动,让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当地为打响富硒品牌所做出的躬身实践和不懈努力。”熊丽琦告诉记者,于都有着独特的红色文化与富硒资源,身为江西人的她一直对于都有着独特的情感。去年11月,得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正筹备2023年寒假乡村振兴主题实践后,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并顺利通过了支队长招募面试,成为江西于都支队的支队长。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广泛招募和线上面试,组建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高校在内15名学生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江西于都实践支队。

熊丽琦说,在于都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中,他们一方面深度参与梓山镇新农贸市场外立面设计、梓山富硒“初心礼”包装设计、梓山畲族村吉祥物设计,一方面对于都县富硒品牌打造进行调研、对于都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宣传,形成了一系列丰硕的实践成果。

清华大学大二学生张一宁说,社会实践中,潭头村党总支书记刘连云“今年是村民拿到分红的第四年”的话让她久久不能忘怀。

以前的潭头村基础设施薄弱,村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是对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2019年7月,潭头村按照“村集体+旅游公司+村民”的模式,村民按照每户2000元的标准入股,成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起了富硒食堂,打造农旅融合项目、创办特色农产品销售中心、合作开发红色研学旅游项目,村民们个个成了“老板”。2022年,潭头村集体收入320万元。

“让我们感动的远远不止这些。”来自赣南师范大学的队员刘阳说,近年来,梓山镇依托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土壤天然富硒优势,整合全镇优势资源,在全镇26个村(社区)联合组建穗丰农业、联丰文创、劳动服务等三个公司,与数字化产业链龙头企业——深圳茂雄集团合作,推动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富硒产品系列“初心礼”市场热销,公司成立半年来营业额达325万元。“一位村民靠着卖梓山麻饼从原来的年收入不到5万,‘摇身一变’成了年收入超50万元的致富能人。”刘阳说。

近年来,于都县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深化校地企合作,构建“高校+企业”“高校+基地”等多种机制,探索“订单式”社会实践新模式,鼓励高校大学生“组团式”进企业、访人才、谋发展,助力于都乡村振兴。“同学们的艺术设计给我们在品牌方面给予了启示。”郭清峰说,有了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帮助,他们将继续充分挖掘梓山红色资源,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于都梓山香樟园文艺创作基地,常态化开展红色剧本体验课、文艺创作、拍卖等活动,打响“文创小镇”品牌,加速构建以实体经济为主导,富硒产业、红色研学、特色农旅协调发展的特色经济体系,力争成为“组链模块,延续增效”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经济强镇。

“希望我们的实践活动能够在双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接下来组建江西于都乡村振兴工作站提供借鉴和便利,为于都的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注入源源动力。”熊丽琦说。(宋嘉华)

责任编辑:曾裕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发布|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