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召开建设动员大会,发布了临空经济示范区空间、产业、交通三大规划,拟从体制机制创新、顶层规划优化等方面对示范区进行重塑,加快从“城市机场”向“机场城市”深度转型。
从农业小县到经济大区,从传统制造到数字“智造”,从工业强区到共富示范,每一次赶考中,萧山始终以“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精神书写答卷,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样本。近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年来,萧山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4.99倍,人均GDP增长了2.38倍。
精准“造链”,引领产业纵深发展
今年4月,萧山正式启动精准“造链”计划,首批腾出万亩工业用地,锚定制造业主线,围绕智能汽车、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支柱产业,打造智能硬件、纤维新材料等14条产业链,助推产业链实现“专精特新”发展,形成具有辨识度的优势产业集群。萧山拥有12余万亩存量工业用地,占杭州市工业用地总量四分之一,但零、小、散特征明显,亩均税收仅20多万元。
“萧山制造业‘二次创业’,还需向低效工业存量用地要发展,以空间优势换产业链集聚态势。”萧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萧山牢牢抓住“腾”这个关键性抓手,分阶段制定亩均税收2万元、3万元、5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清零计划,用于保障“小笼育鸟、扩笼优鸟、空笼引鸟、大笼待鸟”四大攻坚战。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萧山论证通过有机更新项目238个,盘活存量工业用地10012亩。
萧山聚焦引育标志性项目、打造标志性园区、提升标志性贡献三大标志性成果,一链一长,做精做透细分产业链规划、布局和生态,提高主链产业经济贡献比重;以园优链,加快形成产业链集群效应。“我们以‘每年有新突破、三年有大进展、五年基本建成’为目标,力争实现集聚倍增产业链效应。”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王敏表示,萧山将坚持大战略引领,东部释放“临空+自贸”双区叠加优势,打造带动城东智造大走廊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西部巩固扩大“萧滨一体化”发展态势,推动“高新+实体”强强联合,打造“中国视谷”等未来产业地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为共富打下坚实产业基础。
村企合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占地2.44平方公里,拥有89家企业,平均每7户家庭就有1户经营企业,2021年实现村级可用资金5431万元……位于萧山衙前镇的凤凰村,正从曾经的贫困村变为如今的“共富村”。
“老书记当年三顾茅庐,用诚意打动石油公司,办起全省第一个联营加油站。”谈到凤凰村如何赚取“第一桶金”,村民们记忆犹新。1985年,凤凰村用集体土地入股,与萧山石油公司联合成立加油站,当年获得分红收入30万元。自此,凤凰村开始个体私营经济与集体经济“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先富带后富,在乡村振兴路上,书写一段又一段“凤凰”传奇。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萧山积极引导企业深入参与乡村振兴,通过政策撬动、产业驱动、示范带动等方式,多维度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今年年初,浦阳传化共富乡村项目落地浦阳镇径游、谢家和安山三村交界处,3000多亩成片规模农业产业用地纳入示范点范围。“我们会在这片农地建设未来农场、乡村共富中心、农业科技创新园、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传化集团副总裁徐迅介绍,围绕蔬果、花卉、粮油三大产业,传化已与浦阳镇18个村共建强村公司。
“用好民营企业这支生力军,乡村振兴就能步入‘快车道’。”萧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强村公司就是萧山探索村企共建实现新型共富的缩影。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萧山421个村级集体经济共实现总收入17.1亿元,经营性收入12.2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118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低至1.58。
“数智”赋能,推动城乡社区现代化
不久前,萧山交警指挥中心接120急救车申请,称要从新城路赶到红垦社区转运一位突发疾病居民,路程十余公里。紧急时刻,指挥中心启用“一键护航”应用开辟绿色通道。最终,急救车比导航地图规划时间提前12分53秒钟赶到现场,病人顺利转运,转危为安。
“一键护航”是萧山融合货导系统、重点车辆管控平台、视频接力系统,打造集应急处突、群众求助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集成应用。目前,该应用已实现医疗急救、消防救援、公安处警等特种车辆单次任务速度提升50%以上,救援时间缩减30%以上。
近年来,萧山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加快重塑基层治理体系,将全区559个城乡社区划分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城郊接合部社区、城镇社区、融合型社区五大类型,分类施策、分级管理,深入实施“五社联动”提质增效、数字赋能现代社区建设等“七大攻坚行动”,促进城乡社区“强筋健骨”,着力构建“舒心、省心、暖心、安心、放心”的幸福共同体。
社区虽小,却关系千家万户。据悉,到2025年,萧山区目标建成五星级城乡社区100个,四星级城乡社区200个,三星级城乡社区实现全覆盖,100%的农村社区年经营性收入达150万元。“最终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社区工作体系变革重塑,优质共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王敏表示。(记者吕昂)
责任编辑: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