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米立方:让沙漠变绿洲(最美实践者)

一位治沙公益人的真情告白
发布时间:2022-10-15 19:16:24 来源:中国报道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国家最需要的西部去”、“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当一串串国家殷殷所期的号召不断地激荡在脑海,那颗涌动的心潮便无法停下来。“和平年代,也应该有战斗的精神!时代逐浪,与国同在!”走,到沙漠中去,走,到保护黄河的上游去,走,到生态最脆弱的地方去!

一被一包一行囊,一盆一碗一脊梁。列车,离开繁华的北京,行过弯月斜依的燕山,穿过大草原,在一个寥寥人稀的小站——磴口,向灯红高楼告别、向工作了十八年的中国中铁告别、向温软情暖告别。

治沙人王长宝接受央视专题采访(视频截图)

征战乌兰布和

乌兰布和沙漠被称为“红色的公牛”,而我要去的地方叫阎王鼻子。

行于穿沙路上,绵连的沙漠划着优美的弧线,零散的白云下,暖暖的阳光驱散了初春的清寒,与沙共舞,梦想成为了现实。

“以经济林防风,用灌木替代乔木”,是来之前做了大量的攻略而定下的方向,面向”造一木受益数十年、收益数十年”的新治沙模板打造,选用耐干旱、耐贫瘠、抗风沙能力强、产果年限长的沙棘要赶在风沙期前完成种植。

流沙在快速地清理与回流之间斡旋,一尺深的树坑,需要几十锹的不断努力才有雏形;艳阳在炙烤着地面,滴下去的汗水在快速地渗露、消失;偷袭的风,也常来骚扰,迷了眼睛、裹进了头发、打痛了脸颊……

风和的日子里,以经济作物固沙便是很惬意的事情。当看着数千亩整齐露头的的葵花、南瓜发芽,顿时觉得自己就是拥有雄兵百万的将军一样,列阵以待风魔。

一风而成焦土。梦魇的日子终究来临,当狂风卷着黄沙遮天蔽日呼啸而过,大粒的沙子在风的催动下扫荡着地面,禾苗的嫩芽可以眼见地由青而乌,变为焦脆,进而殃及茎根。

“半尺风来半沙谷,半山不见半身影”,斜立于风中,伴着我的秧苗,任风沙抽打着麻木的脸,黄沙隐去了身影,也磨碎了心情。

随着风期的到来,固沙的面积由五千亩减为三千、两千、一千、八百……每天,只能将眼泪藏于人后,只能搓掉手上的沙尘而茫然,那一刻,真的认为自己应该放弃,不该与这个阎王对阵。

而当明月星空的静寂、当朝阳用霞红布满了天空时,又惦念起自己来时的初衷,又念起家乡太行王屋山上的愚公雕塑:没有一蹴而就的胜利,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风响云峦沙向南,长空濛濛无鹰旋;心中自有三寸柳,不必马革裹尸还!”

零下三十度的雪天覆盖,十一级的阵风扫荡,数月的风沙持续肆虐,雷电、冰雹也进行再度盘剥;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三年……拉锯战在不断地持续,风进人退、人进风退,禾苗绿了又枯、黄了又绿;坚强的树苗吐了新绿,又被风沙打成蔫巴,再长出来,又被甲壳虫啃了半拉。一次播种不行就两次、三次、四次,一株树不行就十株、百株、万株。

留下的就是精英。当沙棘树的疱芽开始爆开新绿,乌兰布和的春天才真正的降临。而沙壑、丘坡之上,竟然出现了不少的未名草芽。“上帝会打开另一扇窗”,当这个针芒大小的草来到我的眼前,我竟然一扫多日的茫然,心跳加快激动便油然而升。

新生

沙米,又叫沙蓬,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沙丘、沟壑之处,具有耐干旱、耐贫瘠、休眠能力强等特点;沙米作为食用,已有1300年的历史,尤其在甘肃武威,长期以来作为当地人的基本口粮;《本草纲目》《蒙药》对沙米的清热解毒功能有记载……当一段段关于沙米的文字出现在眼前,竟然觉得如沐春风、如获至宝。

用沙米固沙,便成为一种强烈的、坚定的信念。

沙米宽窄行留茬固沙、沙米与耐旱农作物高低套种、参沙混拌播种、水稻收割机改良等方法在三年的实践中从无到有,并且不断的进行调整、改良,而将沙米做成固沙、增量粮食物种也由设想变为现实。当沙漠变成了草原,当风来成为清爽,当沙米满目金黄,那一刻,我的沙漠变绿洲,我的沙漠成为生态,我的沙漠有了粮仓。

随着我将沙米的日常管理整理成的《沙米种植技术规范》在中国沙产业协会年会上的宣讲、推广,以及精简后形成甘肃省种植标准的下发,沙米,正式从野草步入沙漠生态改造的优良植被物种;沙米,也成为不占用耕地的新沙产业健康粗粮。

麻雀成群、鹰隼扶摇;兔子跳跃、狐狸出没;蛙鸣阵阵、莲荷飘飘,在这个阵风可达10级以上的阎王背上,绿洲长波连绵、沙棘林千行万态、完整的生态链逐步恢复完善。

靓丽,成为了人沙和谐的风景线。

非经济数字

2020年,我的非经济数字:

1、新植沙棘树6万株;

2、项目植被覆盖面积达到78%;

3、物产产出同比261%;

4、行走4190公里,穿废军靴5双;

5、沙漠生态产品走入4150个家庭;

6、接待学术交流团队8次;

7、申报省级科技项目2项;

8.、辖区内出现野生鸟类12种,兽类9种,两栖类1种;

9、 辖区平均气温下降1.3℃;区内全年扬沙期4天,6级以下风力没有浮尘出现;

10.、新增爱心人士112个,植公益树112棵;

专家评价:阶梯性林草综合植被覆盖后,无人为干预条件下,可10 年不再完全沙化。

那一点亲情

每年的夏季,白发苍苍的母亲便从几千里外来到沙漠,烈日下修剪沙棘、夜上时换洗缝补;在风沙起的日子里陪我聊天宽慰,当尝着她亲手做的酥脆麻花,便觉得这种陪伴也是人生中的宽慰。

儿子曾经问我,如果房子抵押贷款投入沙漠的钱未来无法归还,银行会不会拍卖我们的房,无家可归该怎么办?我想,也许,星空之下,沙漠里的蒙古包会是我的归宿吧……

父亲一周年祭,我在沙漠里穿行;父亲两周年祭,我在沙漠里收割沙米;父亲三周年祭,我在沙漠里燃上一堆纸钱,向着千里之外他长眠的方向,希望,他能谅解……

温暖的肩膀

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个坚强、温暖的肩膀,持续来到乌兰布和,支持着我不断前行:

2019年,内蒙古林科院“金字塔立体沙山治理”来加固流动沙丘;

2019年,联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以菊芋固沙、改良沙质土壤来强化沙质改造;

2020年,中科院西北院沙米规模化团队、籽种培育团队加入,将沙米区域巩固与拓展到4500亩的生态面积,粮食、饲草、医药方向的籽种育种也在稳步推进。

2020年,湖南林科院将产于江南的蓖麻开始试种,固沙、产量均超出预期;

2021年国际荒漠化防治轮值国主席王涛, 中国沙产业协会副会长杨文斌等来现场考察后,指引沙米应该走出去乌兰布和、走出中国沙漠、走向世界的发展方向;

2021年被北京交通大学聘请为MBA研究生导师后,以《沙米目标定位》为课题,引导研究生与沙区进行整合实践;

2021年联合南京邮电大学、华北民族学院分别以“智慧沙”沙米跨境电商、沙米新粮食物种为主题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选拔赛,加快沙区电子商务的模式搭建。

2022年1月17、18日,CCTV“谁知盘中餐”栏目对乌兰布和项目的沙米从种植到食粮的全过程专题播导,并以“沙米作为未来国家战略储备粮”给予了高度的展望。

202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大虹桥国际医疗健康公司与乌兰布和项目达成意向,沙米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试验已经提到日程上;沙米在肝硬化的抑制功效已由内蒙古大学马超美团队完成实验室阶段,技术转让进入协商阶段。

新征程

2022年初,与中科院西北院院长赖远明院士深入探讨后,以战略合作方式确立乡村振兴为核心目标,将沙米产学研成果拓展到腾格里沙漠,形成沙米的种植、深加工、饲草、生物医药等沙区新产业方向,预计中期规模10万亩沙米示范地、带动当地就业300人、实现产值目标3亿元以上。

生态绿水青山,效益金山银山。科技为先、产学研落地实施,是沙米改造自然、创造新沙产业的现实和未来,也是我这个社会公益人从沙漠生态治理走向沙产业振兴乡村经济的国家新时代战略上来。

“敢问祁连三褶雪,可安民生十万田”,征程,已在脚下。

作者:王长宝,网名“治沙人-韩雨”,中科院研究生导师、北京交大MBA硕士实践导师,小咖公益创始人;曾就职中国中铁18年,响应国家大众创业,致力于沙漠生态改造和沙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责任编辑:楚予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发布|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