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为年轻人遇见“对”的人创造更好条件(新视角)

发布时间:2022-10-12 12:04:3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青年是婚育行为的主体,其婚恋态度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日前,《中国青年报》面向全国各地大学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受访者希望在26—30岁走入婚姻殿堂。另一组数据,中青校媒就相亲话题面向青年发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4.84%的受访者接受相亲。

以上调查结果,的确颠覆了不少人的直观印象。毕竟现实中,我国结婚率呈下降趋势。民政部最新公布的《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结婚率仅为5.4‰。一面是不少年轻人想步入婚姻殿堂,另一面却是结婚率下降、结婚年龄推迟,为何会有如此反差?

“想恋”的未必“能恋”,“想结”的不见得“敢结”。带来如此反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体原因,如部分年轻人受到个体主义影响,自我意识凸显,或对伴侣的期待过于理想化而错过婚恋时机;也有家庭原因,如父母、亲戚花式“催婚”“催嫁”反而招致年轻人对婚恋的反感;还有社会因素,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不断上升的婚育成本,令不少恋爱中的年轻人对谈婚论嫁“望而却步”。

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则助推了年轻人的婚恋焦虑。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对于婚恋的认知很多来源于网络,而网上信息的海量化、碎片化特征,极易使人对事物形成知觉偏差和刻板印象。近几年,虚拟恋人等“恋爱代餐”在年轻群体中风靡流行。如果一个人一味依赖网络了解婚恋知识,一旦他走进婚恋现实,接触到了生活的负面经验及大众传媒传播的负面信息,很容易形成对婚恋的非理性思维,进而出现“恐婚”情绪。

尽管现在年轻人在婚恋问题上有不少烦恼,但我们仍要看到他们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向往。可以说,他们婚恋观中的很多内容恰恰反映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如今年轻人择偶,看的是“三观”相同,择的是趣味相近,很多人在选择另一半时,更多考虑的是精神和情感的契合。舒婷在《致橡树》中描绘的独立、平等、风雨同舟的爱情观不仅是当下年轻人所追求的,而且也越来越多地变为现实。从近年热播的爱情影视剧不难发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观念很难在年轻一代中引发共鸣,委曲求全或过于依赖另一半的行为更会遭人鄙弃,而互相尊重和理解、相互支持与进步的爱情成了荧屏主流,备受人们追捧。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婚恋观,不能简单拿来比较。对于当代年轻人婚恋观的变化,我们应看到其中积极进步的成分,对他们个人多元化的选择给予充分的包容与理解。

当然,结婚成家,不仅是个人行为,也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政府有关部门、家庭、学校、社会等要正视年轻人在不同阶段的情感需求与期盼,一方面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婚恋观,逐步缓解婚恋焦虑,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给予更多支持指导,为他们遇见“对”的人创造更好的条件与氛围,让“未恋”的“能恋”、“恐婚”的“不恐”、“想结”的“敢结”。(史志鹏)

责任编辑:楚予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发布|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