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政

智库论坛实录|2023京沪律师论坛:国际、数字、绿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2-03 13:47:27 来源:中国报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进一步提升律师法学理论研究水平,共同推进京沪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律师行业国际竞争力,12月2日下午,2023京沪律师论坛:国际、数字、绿色、高质量发展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办。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联合主办,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承办。上海市法学会会长崔亚东,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十三届政协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施伟东,北京市法学会二级巡视员刘朝茂(视频),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罗培新,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进喜,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程守太,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会长顾功耘,上海市仲裁协会会长俞卫锋,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徐家力,上海市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马靖云,浙江省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张曙出席论坛。此外,上海市司法局代表、各省市律师协会代表、各省市法学会律师(学)法学研究会代表、行业专家学者、律师事务所代表近两百人现场参加论坛,几千人在线云参会。

本次论坛由上海区块链科技协会副会长张云燕、上海市律师协会国际法业务研究会委员干诚忱及北京市律师协会科技与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马林艳担任主持人。

领导致辞

施伟东副会长在致辞时对京沪两市律师法学研究会第二次共同主办“京沪律师论坛”表示祝贺。他表示京沪两市律师法学研究会能够高质量举办学术活动,加强团结凝聚,很好地推动了京沪律师法学研究的联动联学,助力共同推动国家法治进步。论坛主题特别好,“国际、数字、绿色“最终都会指向高质量发展。日前总书记来上海视察,对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既是对长三角地区的要求,也是对整个国家的要求,还是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将以更开放的姿态寻求更高质量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是全球的机会,中国的发展需要法治保障,包括律师法学研究在内的各种高质量的法学研究,可以服务保障高质量的制度型开放。他预祝论坛在收获友谊和专业成长中圆满成功。

北京市法学会二级巡视员刘朝茂为论坛视频致辞,他认为第二届京沪律师论坛作为律师法学理论研究和实务交流活动,积极体现了桥梁纽带、引领聚合和平台窗口作用。本次主题体现了律师法学界围绕当前时代的发展大局、探讨有效提升律师的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正确理解和应对数字化的挑战和机遇、深度融合绿色发展与法律服务,努力推动高质量法律服务和法治建设等。最后,他预祝论坛圆满成功,祝愿京沪律师论坛越办越好。

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进喜也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表示京沪两地拥有不可比拟的律师及研究资源,律师事务所是一个战略性资源,涉外法制建设工作必须由规模所实现。他还强调必须研究建设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以及这一要求如何在律师法中体现。王会长建议一定要充分利用京沪法学资源、律师资源;京沪两会领导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有充分投入的物质基础。

主题演讲

领导致辞后,论坛进入大咖主题演讲环节。本环节设有三个主题演讲。

主题演讲(一)周汉民主席的演讲题目是《国际贸易规则发展趋势与自贸区立法》。周汉民主席指出上海自贸区2013年破土而出,如今全国已相继成立22个自贸区。在国际和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需要试制度、闯新路,即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闯新路。周主席表示国际贸易规则的发展趋势要求在自贸区建设方面不断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高水平。他详细阐述了当前国际贸易规则进入变革和重构期值得关注的两点:分别是一、区域贸易协定成为国际贸易规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具有全面性、进步性、创新性及开放性这些特点。二、数字贸易规则成为各方关注和博弈的焦点。当前数字贸易规则成为全球贸易谈判的重要议题,《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是全球首份数字经济区域协定,考虑了包括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新兴技术在内的软性合作安排,并在协定中加入对中小企业的特别安排,条款更多体现了便利性、开放性而非约束性。周主席在制定全国统一的自贸区法时机来临之际提出三点建议:1、系统总结各地经验,除基础性法律外,还可加快构建分领域及分类别的自贸区专项法律法规(金融、科技和民生).。2、要认真对标CPTPP和DEPA。3、要广泛倾听意见,发挥人才荟萃、集思广益作用。最后,周主席强调十周年节点的自贸区更需要在世界变局和国际贸易规则演变的进程中把握和发展潮流与大势,乘风而上。

主题演讲(二)罗培新副校长的演讲题目是《营商环境:在法学和国学之间》。罗培新副校长指出,营商环境的要义在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世界银行推出的新的营商环境评估BR(Business-ready)体系,从规则框架完备性、公共服务可及性、企业办事便利性三个维度进行评估。法治是营商环境评估的底层逻辑。而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的运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法者与司法者的心力,而国学正是提升心力的最好方式。罗培新副校长通过大量实例,引用了大量的国学经典论断,从论高与论低、有形与无形、有为与无为三个方面,论述了国学支撑法律落地实践,形成良善局面的情形。

主题演讲(三)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主任杨晨的演讲题目是《法律科技在中国律所应用的观察和思考》,探讨律师事务所如何拥抱法律科技这一话题。杨晨主任首先介绍了法律科技的应用情况。他指出人工智能是一个技术,与人工智能协作也是一门技术;高阶律师难以被人工智能替代,特别是拥有专家思维、复杂沟通能力的律师;新的法律服务市场会被催生,某些法律服务会被人工智能去替代,比如公共法律服务。其次,他阐述了应用法律科技的条件及中国律所面临的困难,比如数据可获性低、无质量数据、法系不同及外部环境不同等。杨主任认为虽然律所与科技公司资源整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很多科技公司急于市场化以及对律师行业不了解,很难设计出符合行业需求的法律服务产品。因此,如何更好地实现法律科技,值得这一代法律人共同思考。

京沪律师对话

大咖演讲环节结束后,京沪律师对话开始。本环节设置了两组会长对话和三组专家对话,每组都有两位嘉宾以辩论和讨论形式抒发对律师行业“国际、绿色、数字、高质量发展”主题的见解。

第一组律师协会会长对话,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程守太和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廖明涛围绕“行业发展动态”,即律师发展的协同和差异这一话题展开讨论。程守太副会长陈述了由于地域经济总量差异和经济产业转移,西部律所在外地很难发展,向“上“走也相对艰难。他提出东西部的律师法学研究也不同,10年来全国律协为中国西部律师培训与发展做100多场律师公益培训,70000多律师受益。西部偏好先做大,京沪偏好在大的基础上将专业精细化,所以高质量发展更需因地制宜。程会长表示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使得中国的法治输出,中国发展涉外法治和国内法治需要统一,这是最大的协同。

廖明涛副会长表示上海律所的发展坚持六化建设:专业化、职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三个方向: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老百姓。律所发展差异化在于律所各自经营,专业团队需要加强,也需要走出去,从制度、专业走向国际、包括事务所管理、青年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学习。他尤其强调做国际化特别需要发现和凝聚人才,这对整个行业都很重要。律所到国外也需要协同,有些需要直投,国际化一直都在路上。

第二组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之间的对谈,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徐家力和上海市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马靖云从法律研究与实务层面展开对主题的理解。徐家力会长首先表示国内外形势动荡,我们仍然需要实现国际化。国内资源基本饱和,一带一路就是在输出我们的优势资源和经验。其次,虽然数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他表示大部分律师还未走入数字化时代。最后,他赞扬如果以高质量标准来看,上海律师的敬业值得学习;上海律所管理水平的精细值得学习;上海国际化程度高、拥有现代律师海派文化、及上海律师战略都值得学习,律所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马靖云会长表示律师行业或律师事务所要有高质量发展,要从国际关系、国家战略、经济政策、技术发展和社会环境几个维度考量并制定战略目标。具体来说,要在国家战略贡献度、社会责任担当、专业能力、品牌效应、满足客户需求度、青年人才培养、内部律师执业环境等多维度采取有效举措。她提出律师行业和律所管理者深度思考如何高质量发展,也是推动律师制度和律师行业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性。最后,马靖云会长提出京沪律师行业联手迈向国际化,是中国律所增强国际竞争力、高质量发展的很好路径。

论坛进入下半场专家对话环节。第一组的专家是大成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主任王善良与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克江。王善良主任首先介绍了国际化4种路径:直投模式、联盟模式、战略合作模式及律师联盟模式。他强调在国际化过程当中每个律师事务所可以把香港作为“桥头堡”,把“一带一路”作为开发的“处女地”,再去占领英美“至高地”,这也是律师事务所实现国际化的很好路径。其次,他还强调数字化可以影响未来整个律师行业的执业方式。

刘克江主任首先表示律师探索如何为绿色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服务,这是为中国高质量发展作出律师行业贡献的专有方面。其次,他强调了中国律师在“走出去”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已发生重大转变,我们国际化法律服务的语言和法律体系都越来越丰富多样。

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监事长方燕、上海市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周波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对谈。周波副会长首先和大家分享了他对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两点思考:第一、税收政策调整后,律师行业更需要加强高质量发展,尤其要关注数字化欠缺问题。第二、把规模化和质量相结合才是接下来要发展的目标。第三、把专业和行业相结合,最大程度促进高质量发展。

方燕监事长分享了她在参与全国立法过程中,特别是数字化立法方面时的发现。她表示数字技术会带来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变化,具有重大意义。律师行业要迎变而上,有社会责任和担当,要最先感知到社会最基础的需求。她还强调现在全国人大把《数字经济促进法》已列入到立法计划,大家有机会在数字经济到来时更好地发挥法律人的作用,贡献法治力量。

金诚同达高级合伙人沙海涛及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及都是前沿科技领域的专家律师。他们以自己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趋势及法律前沿”相关问题的经验展开对谈。孙及律师首先介绍了在大模型领域发展的三个最重要要素:算力、算法和数据。中国的算法目前在世界层面相对领先;中国在中文世界领域不缺数据,但低质量数据可能导致合规风险。他强调中国在人才、企业,市场和监管都非常优秀且具有提前性,人工智能作为一个非常前沿的领域,从立法上应该更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沙海涛律师阐述的是人工智能对于中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冲击,以及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如何应对这种冲击。他认为吸纳、创新和保护三点都很重要。吸纳指现有知识产权制度足以吸收人工智能问题,不断有新技术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冲击,但底层架构不需要做调整。创新指现有底层架构足以承载人工智能的冲击,但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保护指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调整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平衡的工具,知识产权本身也是促进技术进步最有力工具。

会长圆桌论坛

本次论坛以“变与不变”主题设有圆桌论坛,旨在探讨如何在变化中保持不变的韧力,又如何在不变中掌握变化的节奏。圆桌论坛邀请律新社CEO王凤梅担任主持人;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会长顾功耘、浙江省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会长张曙、上海仲裁协会会长俞卫锋、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专职副会长熊晨曜、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在辰、山西省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张培义以及上海区块链科技协会副会长张云燕共七名嘉宾参与。

顾功耘会长从宏观角度表示律师行业的高质量主要来自于提供的法律服务,也就是服务质量,但目前发展质量与国际知名律所还是有较大差距。其次,立法质量跟发展也有很大距离,我们的法律和制度在国际上是否真正有竞争力,律师在其中起到更大作用。从内部需求来看,也需要更多律师发挥作用。最后,他强调律师要不断在发展道路上追求卓越,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

张曙会长从微观视角提出从需求端角度出发、律师、客户对数字化有多大需求需要,要进行底层摸底,不能只看宏观数字化。他强调需求端必须得到重视,才能真正提升数字化在律师行业的渗透应用。

俞卫锋会长提出我们需要做一些变化,比如眼界更加宽广、如何解决客户付费意愿下降、在监管加强情况下提升事务所管理能力、及律所发展模式或律师执业模式。不变的是律师助力经济发展、参与社会治理及促进法治建设这三个目标;以及专业创造价值,合作成就共赢。

熊晨曜副会长从另外一面阐述律师事务所高质量发展。他表示企业内部律师和外部律师是法律职业的共同体,企业需要的法律服务、法治服务是不变的。他强调企业需要更全面的律师,尤其是法治律师,比如合规律师及合规体系。

孙在辰副会长强调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国际国内融合做无边界律所、线上线下融合、法务和商务融合这三大法宝并没有改变,但行业展现和应用形式很可能发生变化。

张培义副会长提出不变的应当永远是诚信、专业和事业心。他倡导和谐、专业及人才三个因素保持不变才能行稳致远;他还提出整个行业需要适合于自己当地发展的提升,要发挥规模化对整个行业的重要作用,同时“精特新”。

张云燕会长作为压轴发言,她认为变化的是:世界格局经济形势、业务、客户、工具、管理、团队。不变的是应对变化的挑战和机遇,扬善惩恶的本意、和创新相结合的执着、法律人的协同精神、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国际化和多元融合化等。

闭幕致辞

金诚同达上海分所主任叶乐磊在闭幕致辞时强调今天论坛的主题是法律事业发展的必然走向,希望各地法律界精英能够相互启发,共同推进律师法律理论的研究,携手推动法律服务的国际化、数字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

在与会者的掌声中,2023京沪律师论坛圆满落幕。本次论坛深入探讨了在新时代浪潮中,律师行业的发展必须植根于质量的提升和深度的拓展。国际化让我们认识到法律服务的边界正在拓宽,数字化给我们描绘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未来,而绿色发展提醒我们法律服务亦要重视可持续发展。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上海与北京两市律师法学研究会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律师法学理论研究水平,推进京沪律师行业更全面、更快速地发展,为国家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实录整理:上海市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

专题统筹:秦前松

责任编辑:楚予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发布|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