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第六届中医药文化大会暨首届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11-06 11:31:51 来源:中国报道

11月2日至4日,第六届中医药文化大会暨首届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渭南市举行。大会围绕“中医药与银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主题,举办了主旨报告会、多边对话、研讨交流、展览展示、投资对接和公益义诊等一系列活动。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讲话。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何丕洁,农工党中央原副主席汪纪戎,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陈啸宏,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张世平,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陈绍军,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人民英雄”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国医大师唐祖宣、国医大师孙光荣、国医大师李佃贵、国医大师雷忠义、国医大师杨震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大会。

主旨报告会是大会的“重头戏”。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演讲,谈文化、话康养、说趋势、论前景、亮绝活、出真招,各抒己见,精彩纷呈。

中医药就是健康医学

“中医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统一,蕴含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原司长余海洋在报告中强调,要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的优势,建成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独有的几千年健康养生文化,其目的是“未病先防”,与现代医学近年来提出健康生活方式高度相似。余海洋认为,“中医是世界上唯一实现医学生活化的医学体系”。要加快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让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健康步入老年生活,提高健康预期寿命,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中医药不仅仅是疾病医学,更是健康医学”。养生即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采取各种措施以达到保养生命、颐养心身、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理论和方法。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副院长曹炜也认为,中医药适应未来医学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的发展趋势,与正在转变的医学模式和转变了的医学目的相吻合。

“人人知医,天下少病”,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刘力红引用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所载“余缅寻圣人设教,欲使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强调指出,中医具有通业性,人人健康可以自主。要通过实践导向、身心感知和关注启发的方法,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中医对生命的认识。

健康生活养生有道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对生命的认知与实践”。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杨金生说,“上工治未病”——古往今来一直被强调为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目的在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促健。大众实践中医药养生文化,主要体现在顺应自然、.良好心态、动静结合、药食同源、因人而异、内病外治等方面。

“中医药大健康具有多维度、全周期和整体化的特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原院长王阶说,多维度是指涵盖了天、地、人、环境、心理、情感等方面;全周期是指涉及生、长、老、病、衰、养、调等阶段;整体化是指包含预防、医疗、药品、器械、康复、服务等领域。发展中医药大健康,就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防治、疾病康复和养生保健中的作用,要利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推动中医诊疗和康养走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养生首养性”、“天人合一是养生的最佳境界”、“食养是养生之根本”。国医大师杨震系统介绍了孙思邈的养生思想,指出孙思邈的养生观,是将古代中医、佛教理论及儒家、道家思想等融为一体,并贯穿于人的一生。从备孕、受孕、孕期、生产、产后阶段到婴幼儿、少年、成人、老年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的养生,孙思邈均有所论述。

“医学的发展靠医学文化的引领,文化是灵魂”。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指出,当前中西医学都面临着疾病谱、气候辐射环境和人体适应等方面的变化,必须坚持传承创新发展,突出创新。特别是从微观到宏观提升维度,从小到大提高整体性,真正关注生命健康,建构包括中西医学等在内的健康全覆盖的整合医学,这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通过依靠自然力,包括自主生成力、自相耦合力、自发修复力、自由代谢力、自控平衡力、自我保护力、精神同共鸣在内,切实增进人类健康。

国医大师唐祖宣详解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情志养生和名人养生,通过相关理论阐述和实践经验,总结了中国式养生的科学内涵和方法手段。国医大师李佃贵以所创立的浊毒理论分析现代疾病防治策略,针对养生保健提出了“化气血之浊毒、化脏腑之浊毒、化经络之浊毒”的原则和方法。广州医科大学王新华教授、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张友明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徐凤芹、中国丝路集团董事长闫立金、北首岭中医文化传承人杨三倍分别以“中医音乐治疗与老年健康” 、“食药同源活性成分的研究及应用”、“中西医结合聚焦老年慢病共病”、“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共建丝路健康共同体”、“ 古中医的分类思维与现代应用”为题,介绍了中医药研究新方向、新进展、新成果。

中医药康养潜力巨大

“发展中医药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低成本高质量战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指出,中医药的优势在于成本低、质量高、体验好,从根本上追求“主动健康”。在老龄社会和长寿时代条件下,应倡导主动健康观,不能否定西医,但要提升中医作用,建立老龄健康新体系。要将中医思维贯穿到老龄文化产业、老龄健康产业、老龄宜居产业、老龄制造产业、老龄服务产业、老龄金融产业等六大领域,以中医思维为指导,吸纳西医技术以及现代科技成果,设计符合长寿时代要求的满足全生命健康需求的老龄产业体系。因此,必须把中医药事业产业作为优先战略,“这有利于占据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高点”。

“必须让全社会树立大健康理念,推动中医药更快更好地传承创新发展,真正助力康养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原副主任闫青春表示,目前我国康养产业发展滞后于城市化,必须加快扶持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制度措施、服务体系等建设,把中医药事业真正作为康养产业发展的发动机和助推器予以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完善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保障、服务、管理、运行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和政策法规。

“要打造中医药文化科技推进全民健康新模式”。中国人口与老龄化战略研究智库顾问董万章提出,要补短板、建机制,着力推进主要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化改革,开发社会治理、社会保障集成体系的应用系统,搭建社会治理社会和保障中枢平台,增加政府与社会的“两维”合力。

“人口老龄化是倒逼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最大最持久的动力,研究实施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中医药事业和产业战略,不仅关系中医药文化的复兴,也关系每一个人的全生命生活质量,更攸关中国应对全球最大规模老龄化挑战的成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石松认为,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搭建银发全产业链条,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区域协同发展银发产业集群和聚集园区。针对渭南市临渭区发展银发产业,他建议抓住“规划、建设、发展、治理”的主线,以发展银发产业为突破口,聚焦“政策争取、资源注入、综合配套”等关键领域,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和实施路径,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在本届大会上,还举办了中医药产学研用代表参与的 “中医药与银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主题多边对话,举办了中医药特色诊疗、文旅康养、传承创新、中药发酵、乡村振兴等平行会议,举办了产业投资对接会、中医药大健康博览会、名医健康咨询、中医图书捐赠、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特色活动。大会期间举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陕西省中医院医联体米列汉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揭牌仪式,渭南市大健康产业项目集中签约20个,项目总投资达108.17亿元。

本届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药膳研究会、中国药文化研究会等行业学会协会联合渭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部分民主党派中央社会服务部作为协办单位,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等多家相关社会机构作为特别支持单位。

(周明琦)

责任编辑:曾裕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发布|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