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据悉,梁启超故居修缮、茶坑村建筑修缮改造与环境提升、茶坑村文化装饰展陈等工程已于今年4月陆续完成。五邑大学“活化茶坑村”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梁启超先生的故乡、“全国十大最美乡村”——茶坑村,在凤山塔影之下的“启超故里,陈皮之乡”,感受历史沉淀和精神传承造就的历史之美、环境之美、人文之美、产业之美,通过创作“启超+陈皮”文创产品、“令人向往的茶坑村”系列视频,打造茶坑村文旅融合新IP。
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省级重点团队、五邑大学“活化茶坑村”乡村振兴实践团
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赴“启超故里”,汲取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江门文脉流长、人才辈出,是维新先驱梁启超先生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地方。实践团来到江门文旅“新地标”梁启超故居纪念馆,了解梁启超先生的生平及教育理念,体悟爱国精神,感悟启超家风。
穿梭在纪念馆独具晚清岭南侨乡建筑韵味的建筑群中,实践团在一件件珍贵的展品、一份份震撼的影像资料中,了解启超先生的家族家世、生平事迹、学术成就、教学历程、学生事迹等,品读启超精神的真谛,学习启超先生爱国立志、严谨治学、勤俭进取、从善交友、择业立业的家风家教之精髓。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实践团成员现场朗诵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少年中国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一场难忘的研学游:访“陈皮之乡”,见证特色产业焕发新活力
江海交汇,在江门新会区形成了冲积平原带,良好的土壤环境,造就了优质的柑类栽培区,而特有的地理水文,孕育了独一无二的陈皮文化。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新会陈皮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陈皮也随着华侨足迹在异国飘香,寄托了海内外华人的乡愁。
茶坑村是新会区特色农产品新会柑种植区域,缕缕陈皮香带动着茶坑村产业的兴旺。通过前期资料收集、现场走访调研,实践团了解到茶坑村具有“三水通融”、江河两岸冲积平原、咸淡水交汇造就有机质丰富土壤的水土特征,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新会柑的成长提供了优质条件,为陈皮的栽培打下了优良基础。
实践团还了解到,近年来,茶坑村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红利,将陈皮产业提升为“一村一品”战略来打造,依托新会陈皮村等产业龙头企业,目前已形成从柑苗选育、柑果种植,到陈皮加工、检测、包装、储存、展览、销售等一条完整产业链,带动村内及周边村民创业就业。茶坑村陈皮产业不仅仅局限于陈皮的售卖,而是敢于创新发展,孵化出陈皮凉果、陈皮干果、陈皮普洱茶、陈皮酒、陈皮醋等深加工产品,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开民宿、农家乐,并依托互联网平台宣传新会陈皮,客流、销售额日益增加。
(团队成员绘制的新会陈皮制作工艺流程)
基于研学成果,实践团将制作《令人向往的茶坑村》系列视频,打造“跟随启超游故居”“跟随启超制陈皮”“跟随启超识陈皮”三部曲。同时,实践团还推出“启超+陈皮”系列文创产品,打造融合文化IP,实现两大文创形象互相借力出圈,达到跨界旅游资源融合的效果。
(团队成员绘制的“启超+陈皮”IP系列形象)
一次特别的科普实践:促“科技助农”,数字化赋能陈皮传统行业
炎炎夏日,实践团把实验室搬到了乡村沃土。“启动、取样、识别、统计、分析……”实践团所到之处,新型陈皮年份识别仪如影随形。
为助推陈皮市场规范化、增强陈皮品牌效应,以特色农业促进周边农村协同发展,实践团以广东省“攀登计划”立项项目为依托,研发集图像识别、数据分析、讨论总结于一体的新型陈皮年份识别仪。该仪器通过建立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陈皮质量评估算法模型,通过搭载于微信小程序和陈皮识别仪,将用户上传的陈皮图像作为输入数据,通过基于Mobile Net_v2的陈皮年份分类算法,将鉴别出来的结果反馈给用户。
在共青团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工作委员会的支持下,实践团还赴曾获“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与“广东省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农业基地”等荣誉称号的新会陈皮村展开调研。通过走访陈皮村陈皮文创街与商业街店铺负责人,实践团了解到线下店铺文创产品、陈皮深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与发展现状。在陈皮文化体验馆,实践团探寻新会陈皮村“双平台”服务与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对新会陈皮在储藏、制作、用途等方面有一定了解。在标准干仓陈皮交易区,实践团充分体会到科技在陈皮全产业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期间,实践团成员集体学习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制作技艺”,从采果、洗果、开皮、翻皮干皮、包装到储藏,一步步工序谨慎严谨,并综合考察天气等各方面因素,以保障陈皮的质量。
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强农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大舞台演绎青春风采。这个夏天,五邑大学青年把专业所学融入田间地头、助农一线,用实际行动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中贡献青春力量。(五邑大学“活化茶坑村”乡村振兴实践团 陈文婕)
责任编辑:曾裕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