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记者从南昌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南昌市研究制定了《南昌市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市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教育发展优质均衡水平和群众教育获得感满意度三个“显著提升”,让所有适龄儿童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到2025年预计新增学位13万余个
今年秋季,全市将新投入使用13所中小学校、24所幼儿园,新增学位25185个、园位6120个。全市将规划和实施中小学校新建项目58个、扩建项目15个,合计73个;新建校舍建筑面积280.77万平方米,新增用地面积313.62万平方米,估算投资约147.9亿元,建成后学位容量达13万余个。力争到2025年,全市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紧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师资队伍数量更加充实、结构更加优化、教育人才更具活力。
近年来,南昌市实施人才新政、汇聚天下英才,一次性引进500名应届硕士毕业生;策应城市发展、完善功能配套、优化网点布局,启动实施一大批中小学建设项目,南昌中学、行知中学、洪都中学新校区从勘址到开工历时不到5个月;集中财力办大事,配套奖补近10亿元用于县区学校建设,加快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与7所在昌高校签约合作,借助学科、人才、平台等优势,实现双向赋能,加快推进市校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为53所在昌高校近80万名学生提供助力和服务,以“大教育观”打造全省教育高地、彰显省会担当和作为。
率全国之先打造义务教育“智慧招生”大数据平台
南昌市率全国之先打造义务教育“智慧招生”大数据平台,突破“数据壁垒”、共享多部门信息,实现报名入学“一网通办”“掌上秒办”,跑出了便民惠民利民的加速度。同时,实施“智慧学考”“智慧作业”,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试点开展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整合全市资源打造“南昌市素质教育平台”,涵盖德育、科普、文艺、职业规划等类别的238家实践基地入驻,为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社会实践活动资源。
副市长龙国英表示,未来三年,南昌市把教育数字化作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加快打造智能环境,到2025年底实现城镇中小学5G教育专网全覆盖。同时,对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应用体系、丰富数字资源,以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为核心促进数字教育融合提升,全面提升全市智慧教育水平。
南昌市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好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及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等各类群体入学权益,进一步缩小群体教育差距。完善政府资助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提高资助精准化水平。加强体质健康服务,扎实推进体质监测;加强近视防控、实现全市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建设心理健康管理平台,加快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实施中考体考改革,实现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转变;推进游泳教育,到2027年实现全市中小学全覆盖。进一步发挥好家庭和社会重要教育功能,切实提升校家社协同育人成效。
计划3年内培养省级名师150人
近年来,南昌市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广泛选树“感动江西教育人物”“最美南昌教育人物”等先进典型,同时加大培训培养和日常管理。2022年,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00余项、省级一等奖近400项。在全省“赣教杯”教学比赛中参赛教师全部获奖,25个学科36个课例获一等奖、全省占比第一。坚持“五育并举”、引导广大学生全面发展、茁壮成长。多名学生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最美中学生”等称号,参加全国高中五大学科联赛获一等奖131人次、占全省近1/3,在第53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世界冠军,在全国全省的科技活动、艺术展演和体育竞赛中频频摘金夺冠。
计划投资140余亿元、实施新建扩建项目73个,预计新增学位13万余个,着力化解老城区教育配套不达标、新城区教育配套不足问题。继续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工程,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用2至3年时间完成涉农县区30人以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工作。推进中小学新型教学空间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实现教育装备水平全面提升。
建立新入职教师培养机制、每年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和跟踪培养,实施新引进教育专业技术人才三年培养计划。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十百千”项目,即:凝练10个教学改革实践模式、创建100个市级优秀“名师工作室”、开发1000个精品素养课例,计划3年内培养省级名师150人。依托国内知名师范院校,实施业务骨干(团队)专业化、专题化系统培养项目。关注和提升在职教师学历,重点提高农村学校专任教师的本科学历占比。
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引进培育一批正高级、省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高素质教师。同时,加大音体美、心理健康、劳动教育等紧缺学科教师招聘工作力度。建立“名校长+”培养模式,开展优秀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评选及“师道·洪城研讲堂”等活动,带动校长队伍整体提升。每年遴选25至30名中青年校长,委托省部级培养培训基地进行为期2年的培养培训,通过3年时间培养一批省内知名的有领导力、懂教学的专业化校长。(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裘莎莎、黄健恒)
责任编辑:曾裕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