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浪潮来袭,技术迭代汹涌不停,科技环境的变化对我们自身、对行业、对时代的影响都将持续。在6月1日举办的“ChatGPT背景下律师和律所如何聚势发展”的高峰对话中,有6位重量级嘉宾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式的、不预设任何答案、没有固定模式的精彩对谈。
承接上篇的精彩分享上海律所管理者对话ChatGPT专家:法律行业将迎来怎样的变革?(上),本篇同样详尽展现各个嘉宾的论点,以及大家对这些问题背后诱因与出路的论证思维。我们也诚邀读者在围观各方观点后,给出您对这一话题的理解与观察,欢迎在文末评论区进行留言。
角度三:有了ChatGPT,律所还需要招聘新人助理吗?
郭杰 律师海华永泰高级合伙人、知识产权委副主任:
ChatGPT的便捷程度与能力范围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个时代,我们的法律助理该怎么成长?
我看了很多ChatGPT的使用案例,不禁感慨现在机器人的学习能力也太强了,它的数据库和吸收能力远远超过人类,工作效率及准确度也十分惊人。在我们日常的法律业务中,我感觉部分非诉业务会受到很大冲击,不同于诉讼业务需要当面举证质证,非诉业务中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可以被替代的。
如果我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法律助手,可能三四年后他考虑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就会选择流动;如果我现在使用ChatGPT建立一个数据资料库,可能比聘请助理更加安全,又能节省成本。
众所周知,律师是个靠经验积累的职业,既然ChatGPT可以完成部分法律助理的工作,是不是未来的律所只需要骨干律师和合伙人律师?法学毕业生们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余盛兴律师,海华永泰品牌与国际化战略委主任、海华学院院长:
郭杰律师提到的这几个问题也是很多法律从业者的疑问和焦虑,既然ChatGPT可以协助律师做一些基础工作,那我们不得不回到现实来思考,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律所是否还需要招聘新人?对此,我们也提前做了一份问卷,在回收的100多份样本中,有42%的人觉得需要减少雇佣“新手”,这个结果也可能是过去几年疫情、就业环境等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只有24%的人认为律所招聘不会改变。
Open AI给很多行业、很多事物带来了一种革命性的变化。未来谁都无法保证自己一定不能被替代。那么,对律所而言,会在招聘方面有所改变吗?
刘 峰 上海律师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主任、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把它分为两个类别。虽然对个人和团队而言,ChatGPT能够大大节省成本,但从律所的角度,还需要考虑发展方向和战略层面。如果我们都用了ChatGPT,那么未来谁会成为律所的核心人员?
人类和机器竞争的过程中,其实人类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尽管现在ChatGPT能力这么强,但相比人的服务,机器是没有温度的。人是群居动物,本身就有情感需求。律师之所以能够占领法律服务市场,是因为你在服务的过程中,能够体会以及预知他人的需求。
作为律所的管理者,我们不能仅仅从利益角度来看,更要考虑战略问题。还是需要我们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类去控制这些智能机器,而不是把它奉为神明。否则,过分依赖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技术,只会把行业葬送。
聂卫东 金杜上海办公室主任
这个问题我觉得有点超前,虽然当下整体市场经济形势会让行业内招聘更为谨慎,但总体上并不会考虑ChatGPT这样的因素。
首先是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的工具目前还不够好用,对很多人来说趣味性与新鲜感大于实用性。
其次,ChatGPT时代的到来,可能会使原本纯靠劳动力产出的工作减少,但也会增加一些目前没有被有效满足或是被发掘的点。
最后,我们招人的目的是什么?除了解决当下工作量的问题,这部分人才也需要考虑自己未来是不是能够适应新环境。对人才储备而言,只不过未来的选择因素多了“能与新技术共存”这一点。
所以从雇佣的角度看,我觉得ChatGPT短期内不会造成影响。并且当我们提供法律服务的时候,我们在提供什么?除了专业上的服务,还有一种就是陪伴感。律师看似是在帮客户解决法律问题,其实也能提供很多的陪伴价值。这就需要我们从这些角度出发,看哪些东西最有可能被AI替代,又有哪些东西是替代不了的。
角度四:ChatGPT背景下的法律生态如何维护?信息繁杂、难以辨别,我们还可以相信什么?
余盛兴律师,海华永泰品牌与国际化战略委主任、海华学院院长:
最近这条新闻引起网络热议,内容是美国一位律师用ChatGPT去打官司,但惨烈翻车。ChatGPT所用的各种案例都是张口胡编的。包括我们前面提出的观点中也谈到ChatGPT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所以目前的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还在初级阶段,需要很长时间去训练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ChatGPT是否会带来很多信息真实性的问题?对于ChatGPT时代的种种问题与机遇,我们每一位嘉宾对此都有什么样的看法?
孙毅海 新加坡远泊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训练更精准、更智能、更有效、知识也更丰富的机器人。我觉得未来行业面对的博弈也将从一个律师能力的竞争到各个律师事务所拥有的智能机器人品质的竞争。
黄怡然易参创始人兼 CEO:
无论技术怎么进步,所有的服务还是基于人,所有的工具最终一定会服务于人。
刘安东,企慧网&慧律科技创始人兼 CEO: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紧跟潮流。即使50年后地球被AI控制变成事实的话,那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在这50年间着手自己的发展与变化。
聂卫东 金杜上海办公室主任:
保持关注,积极使用,不要焦虑。律师这个行业是没有杠杆的,你不能杠杆技术,不能杠杆资本,更不能杠杆权利,所以我们行业就是提供专业服务的。专业服务要有专业人服务的情操和追求,不能老想着赚钱,越想赚钱越赚不到钱。
刘 峰 上海律师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主任、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ChatGPT的三大“超级功能”——超级搜索引擎、超级文字处理器、超级洗稿器,其实让大众无法分辨这是创造还是剽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机器人法官在过去已然开始尝试,但还未取得成果。尽管科技进步万事皆有可能,但在这种涉及最高端法律环节,乃至国家安全问题的层面上,可能会加以更多的限制。
纪达麒 达观数据 CTO:
对于法律从业者而言,当今时代不能固守一贯的工作方式,需要去思考怎样创新,让个人、行业乃至整个法制社会做得更好。
我们必须去思考,不管是ChatGPT还是未来会出现的其他技术,在科技浪潮席卷而来的时代,我们能否做出相应的变化?本质上是看谁的效率更高,谁让社会进步更快。
余盛兴律师,海华永泰品牌与国际化战略委主任、海华学院院长:
简单总结一下,我们提出今天这个话题,并不是用一种杞人忧天的方式来贩卖焦虑,而是促进我们更深入地去思考。
不要盯住一两个具体的技术或者新闻,而是要回到问题的根源,重建你的思考体系。不管市场技术怎么变化,如果培养两个能力——手眼结合、对人负责,其实就没什么好焦虑的,相信自己还是可以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本质上看ChatGPT这个工具还是人的效率更高、成果更好。
高峰对话点评
马长山
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
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来学习,在分享嘉宾贡献了那么多智慧与观点后,我觉得自己脑洞大开、受益匪浅,想简单做一些要点汇总和学习心得分享:
1、未来法律服务领域将“两极分化”:一方面在迅速收缩,另一方面也在迅速扩张,也就是整个行业将转型转向数字化。所以目前行业面临挑战不是替代问题,是升级问题,将来淘汰的是不会使用ChatGPT的人。
2、在当下这个人机关系中,ChatGPT是伙伴,是智能中医。但也并不能把ChatGPT过分神话,任何技术神话的背后肯定是有商业动机的。并且以目前的技术水平,ChatGPT对日常事物的判断比较精确,但它同样会“高级地胡说八道”,很多专业数据及事实依据也可能是不存在的。如果把人类知识生产的能力交给了机器,今后人类的知识生产就真假难辨了。
3、对于未来的展望,我们国家发布了关于科技伦理的指导意见,也有人工智能的伦理原则,还有三大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这里面提出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叫以人为本、伦理先行。不能让技术代替人类,重大领域的决策要归类到人身上。
4、我认为技术发展一定是个前进的方向,但就像开车一样要踩油门,没有油门,就不能在这种竞争中取得胜利。但也不要忘了另一只脚要有刹车,手上还要有方向盘,方向盘就是价值观,你要朝着哪个方向去走,价值观就必须要关注。(海华文)
责任编辑:楚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