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徐汉明教授出席联合国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年会国内分会场会议,谈推进刑事司法现代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3-05-29 19:48:3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5月26日,联合国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委员会第32届全体会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分会场会议在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二楼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刑事司法的新发展”。本次国际会议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者讲座教授、联合国学术研究协会客座教授、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高级专家,斯拉沃米尔雷多教授主持。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聚焦时代热点“人工智能”并分析人工智能对犯罪问题、公共事务、数据收集等问题产生的影响。

会议主讲人Jean-Luc Lemahieu,以AI and Big Data为引入,介绍了Big Data的特征、及对犯罪分析产生的影响,Fariba Karimi则表示了人工智能可能被滥用的担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分会场会议的与会专家就人工智能带来的现实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社会治理法学学科带头人、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汉明教授针对本次会议内容谈了看法。徐汉明教授首先从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宏观历史演进过程分享了关于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时代、数字时代这三个概念的界分标准。他认为,时代划分应以科学技术进步引发政治上层建筑适度调整为标志,每次科技革命带来了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法与刑事司法的适度跟进和调整,从而推动形成不同历史类型的司法现代化的样态。他还说,人工智能时代犯罪的类型、手段、客体、危害等呈现出新的变化,这同样给刑事侦查、刑事审查以及没收违法所得、缺席判决、国际司法协助等带来不少困境。这都是都我们值得反思、检讨和研究前沿课题。徐汉明教授最后从理念、实体法、程序法以及证据、庭审等维度谈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推进刑事法治司法现代化、提升刑事司法能力的路径。

本次会议由联合国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委员会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治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协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凌,刑事司法学院讲师刘浩,国家治理学院讲师徐凯、邵登辉、孙逸啸、皮婧靖,部分社会治理法学博士研究生、刑事司法学院学生及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全体领导及员工参加了此次分会场会议。

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CCPCJ)于1992年4月21日在维也纳正式成立,由40个会员国组成。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下属的七个职司委员会之一,其主要职能为:在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领域向联合国提供政策指导;促进、监测和审查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方案的执行;促进并协调区域和区域间的研究活动;动员成员国支持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方案;筹备“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大会”并审议大会提交的工作方案等。中国于1980年恢复参与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领域工作 ,现为该委员会成员及《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缔约国之一。(程轶双、付玉)

中国实践智库:立足中国实践,对话中国智库。专题策划:秦前松

责任编辑:楚予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发布|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