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王联福 报道 常钰霞)为不断提高长治市曲艺类项目的传承发展 ,充分发挥曲艺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曲艺和文旅相结合,为长治的文化经济做出更大贡献,5月18日由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长治市曲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经验交流会在长治市屯留区宾馆举行 ,来自国家级的曲艺专家,以及长子县、上党区、屯留区、沁县、襄垣县的文化和旅游局非遗中心 ,曲艺项目保护单位相关领导,部分传承人代表,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议。
近日,屯留道情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对全市曲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进行经验交流,对新入选的屯留道情传承与发展进行针对性研究。
长治是全国首个“中国曲艺名城”,全国有300多个曲种,长治有29个,占全国近十分之一。潞安大鼓、长子鼓书、襄垣鼓书、沁州三弦书、屯留道情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3个县区被中国曲协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数量名列全国前茅;我国曲艺艺术专业的最高奖项、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至今共举办了11届,其中有6届在长治举办。
本次会议长子鼓书国家级非物质传承人刘引红、潞安大鼓国家非遗传承人王海燕、沁州三弦书非遗传承人李彩英、襄垣秧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俊川等国家级传承人就多年的传承工作经验分别做出了汇报和交流。
会议还邀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所长吴文科,就目前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中,推动曲艺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讲话。他说:曲艺传承不但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脉、增强文化繁荣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他希望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要加大加强对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工作,坚持以融入现代生活、弘扬时代价值为导向,把曲艺说唱表演作为基本实践基础,坚持以传承人群为核心,坚持整体性保护的理念等工作原则,不断增强曲艺的整体活力,使曲种特色更加鲜明化,使传承队伍不断有效扩大化,受众群体明显增加,曲艺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积极重用进一步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此次工作经营交流,长治市将综合自身实际状况,立足于传承与发展两方面,从开展调查评估、完善档案信息、激发演出市场活力、打造区域品牌、扩大传承队伍、提高传承能力、支持学说研究交流、加强专业指导,借助全国重大非遗活动优势,重塑曲艺非遗文化品牌,开展曲艺保护传承工作,努力把长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项目做好做大做强,走出全国、走上世界。
责任编辑:楚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