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刑事诉讼法青年学者学生座谈会,主题是“刑事诉讼法学青年学者的成长与使命”。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盈科全国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的青年学者学生参加会议並先后发言。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敬大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熊秋红,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陈瑞华等出席并讲话,与青年学者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和对话。座谈会由陈瑞华主持,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雳教授致辞。
在座谈会致辞中,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雳教授代表北京大学法学院,向与会的青年学者学生和研究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对加强法学院校和法学研究会之间的协同交流表示支持,表示愿与研究会一道,共同推进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工作深入开展。
北京大学法学院吴洪淇研究员表示,希望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为刑事诉讼法学青年学者的成长打造更好的平台,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实的帮助。按照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的要求,面向全国青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人员和法律实务人员开展以“公平正义刑事诉讼核心理念及其实现”为主题征文活动,並筹办刑事诉讼法学青年论坛会议,就是为青年学者提供的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一定组织筹备好。
北京大学法学院陈永生教授表示,与过去相比,现在从事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条件已经得到显著改善,至少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研究基础更好,二是学术资料更加丰富,三是研究水平大幅提高,四是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幅增多,五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六是中央决策机关从善如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魏晓娜教授表示,青年学者可能缺乏成熟的写作技巧,因此需要不断写作进行历练。青年学者容易接受新事物、学习创新意识强,因此在学术研究上可以考虑有别于资深学者的侧重点:一是研究新主题,二是从事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三是使用新的研究方法,四是打破学科壁垒,以问题为导向。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郭华教授表示,青年学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当侧重热点焦点问题研究,关注交叉学科研究并深耕熟悉领域的研究。青年学者的培养和成长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具有良好的学术平台,用于实现学者之间的充分交流与深入研讨,另一个是存在学科的领军人物,发挥引领青年学者紧贴实践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孙远教授表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传承。青年学者作为新生代,在从事学术研究时,第一,不要回避热点但也不要跟风,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第二,不可脱离实务但不要陷于具体事务,要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第三,要积极地参与学术论坛,在思想碰撞中获得灵感,提升学术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挺教授表示,相比于过去,青年学者现在的学术研究条件更好,但竞争压力更大。青年论坛应当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扶持青年学者,培育青年学者的学术热爱与学术信心,二是帮助打磨青年学者的研究能力,拓宽研究思路,磨砺研究方法,三是引导青年学者的研究方向,以实践问题为导向,采取有质量的研究方法,在功利性发文与长远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盈科全国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春雨律师表示,促进青年学者学生成长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平台。刑事诉讼法学青年论坛的搭建,可以分为三个方向:第一是生存,面对发表难的问题,可以组织期刊编辑对青年学者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培训,第二是发展,可以适当地邀请实务人员作为与会嘉宾,促进理论与实务的交融,第三是传承,可以邀请有代表性的资深学者,来激励青年学者在学术研究上的责任感。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郭烁教授表示,从其参与、组织青年论坛的经验来看,一个高质量的青年论坛,不仅主办方应坚持办会,具备稳定的办会骨干,而且要鼓励同侪之间的交锋与砥砺,形成鼓励争鸣与思辨的良好氛围。在青年学者的成长方面,一方面是要多跟资深的学者交流沟通,另一方面是要积极地参与高层次的学术活动。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褚福民副教授表示,在青年学者的成长过程中,第一,要保持学术定力,做好长时间从事学术研究的准备。第二,要确立真正的学术研究的目标,以追求思想创新的学术为目的而不是将学术作为工具。第三,酒香也怕巷子深,要积极地利用学术平台,参与学术交流。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瑞剑表示,作为青年学者后备力量的博士生群体一则要主动进行国际交流,二则要主动参与学术生产。为此,除了个体层面的努力和坚持外,研究会层面可以组织国际性的学术团体,召开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打造多元化的征稿论坛,组织专业编辑交流,鼓励学生办刊等,从而提供学术发展上的扶持。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吴桐表示,应当重视博士论文对青年学者成长的重要性,第一,研究主题应侧重于基础理论,这既是提升青年学生理论研究水平的必经之旅,也是打造自己学术标签的重要途径,第二,要保证一定的研究时间跨度,在学生成长为学者的道路上有一篇花费时间、精力打磨出来的作品是前行的底气。
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陈瑞华教授指出,第一,青年学者在成长路径中面临着生活压力巨大、校园浓厚的学习氛围缺失等诸多困难,青年学者的成长问题值得高度关注。第二,青年学者研究机制可以实现多种功能,一是给优秀青年学者提供发表学术观点、展示学术才华与验证学术观点的平台。二是使青年学者在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与相互批评之间共同成长。三是邀请主要法学刊物的编辑参与点评、给予指点,以此帮助青年学者尽快成长。
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熊秋红教授指出,第一,关心青年学者成长,既是研究会优良传统的延续,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观的重要体现。第二,青年学者研究机制的意义,是鼓励青年学者形成学术共同体,共同推动学术繁荣与发展。第三,青年学者应牢记总书记送给青年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箴言。第四,中老年学者一要避免动辄以高人一筹的导师自居;二要终身学习,以防固步自封;三要廉政清明,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第五,希望中老年学者和青年学者能够共同营造重视青年、培养青年、爱护青年、嘱望青年的良好学术环境。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陈卫东教授指出,第一,青年学者的培养主要依靠老师的教育,青年学者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第二,青年学者应夯实理论功底,牢牢掌握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发展脉络与相关代表作。第三,青年学者可以通过组织会议、参加会议的方式,多接触实务、了解实践。第四,青年学者写作能力的提高,没有捷径,只有多练。第五,青年学生不要担心给老师添麻烦,也不要担心老师批评自己能力差,要与老师紧密交流,增加与老师的互动。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敬大力就刑事诉讼法学青年学者的成长和使命问题讲话。他指出,青年学者要刻苦学习、艰苦奋斗、苦练内功。要有“自找苦吃”的精神,就是不要怕吃苦,要直面困难,勇于克服困难。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其中关于刑事法治的思想和政法工作的指示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要搞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这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始终把研究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不尚空谈,不做书斋里的法学家。三是要不断深入学习,积累真学问、真功夫,不断深化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研究,奠定理论研究根基,不断培养自己的学者风范、学术精神和科学思维。
他强调,青年学者要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价值理念和法治观念。这“三念”都是思想问题,是应当系好的第一粒纽扣。坚定政治信念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正确价值理念应当把促进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二十大精神把公平正义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上来论述,是贯穿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的一条红线。之所以将公平正义作为青年论坛的讨论主题,就是要提醒青年学者首先要树立起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坚定法治观念,关键是内心对法治的确信,要在法学学习研究中不断培养自己的法律良知。
他提出,青年学者要牢记使命、担当作为、创新发展。青年学者是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未来和希望,要依靠青年学者增添研究会的活力和动力,奠定研究会和刑事诉讼法学研究长远发展的基础。青年学者要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兴趣爱好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等“国之大者”结合起来。他从研究会的角度,对青年学者担当作为提出了几项期望:一是青年学者深入开展五个时代课题的研究,包括刑事诉讼法治现代化、政法工作现代化研究;公平正义刑事诉讼核心价值理念研究;国家和社会治理与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研究;深化刑事诉讼领域改革研究;中国刑事诉讼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研究,以及相关其他专题的研究;二是围绕未来五年法治体系化构建的目标任务,开展刑事法律体系、刑事诉讼法学体系以及刑事司法体系三个方面的体系化研究;三是结合青年学者特点和专长开展研究,如前沿问题研究、创新性问题研究、国外问题研究、国际刑事司法研究、跨学科融合研究、涉新兴领域研究等等。
他还表示,要真正为青年学者、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历来重视青年学者的培养工作,将在职责范围内为青年学者、学生的培养和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一是举办青年论坛,为青年学者搭建平台、提供机会;二是配合中国法学会,积极推选刑事诉讼法学届十佳青年法学家;三是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荐青年学者到司法机关挂职锻炼。四是促进完善科研考评制度,促进优秀刑诉学科研成果产生;五是提供其他形式的平台、条件和帮助等等。
责任编辑:秦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