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上海情系峡江三十载,携手共进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3-04-26 15:25:54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日前,“静安·夷陵号”动车旅游专列再次启程,满载300余名上海游客从流光溢彩的黄浦江畔出发,沿着长江一路领略幽深秀丽的三峡风光。

“我们坐游船过水闸,置身三峡大坝这个雄伟的国之重器,感觉特别新奇,我之前一直想体验,这次终于如愿!”作为经常出门的旅游达人,上海市民包先生这几天不断更新朋友圈晒图,还加上“广告词”:喜欢旅游的朋友如果没来参加这趟“静安·夷陵号”旅游专列,那真是错失了一个好机会。

上海游客在三峡大瀑布游玩。 阚红星摄

30年情谊绵长,你可知上海与三峡的故事?

此次“静安·夷陵号”旅游专列,是上海和湖北两地助力推动沪鄂文化旅游深度合作的又一实际行动,进一步推动了沪夷两地旅游企业互动、旅游产品互补、旅游客源互送的文化旅游新篇章。此前,该旅游专列已成功开行两次,满载700余名上海游客畅游三峡。

游客们来到夷陵区三斗坪镇中堡村,在观景平台上感受“高峡出平湖”的独特景观;到三峡人家,感受“两岸猿声啼不住”,体验别样土家风情;在三峡大瀑布,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一趟巴山蜀水之旅,让上海游客大呼“过瘾”!

远眺三峡库区。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摄

上海与三峡的深厚情谊,已经持续三十多年。最初,因三峡工程建设而结缘,由三峡移民帮扶而绵延。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号召,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支援三峡工作,为对口支援的重庆万州区、湖北宜昌夷陵区,累计提供财政援助资金14.2亿元,实施项目1500余个,引进大型企业10余家,选派干部到两地工作15批47人次,为库坝区移民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做出了应有贡献。

重庆市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移民数量最多、搬迁任务最重的区县。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素有“三峡门户”之称,是三峡工程所在地,自上世纪80年代三峡工程建设伊始,这里就成为湖北省内移民搬迁最早、人数最多、安置难度最大的县市区。

三十多年来,上海倾情倾力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给予万州、夷陵大力支持。时空穿越三十载,这份情谊跨越千山万水,如今已如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稳得住!幸福生活一键直达,老李们“不想搬走了”

几年前,家住夷陵区小溪塔街道平湖社区畜牧小区的老李想把房子卖了搬走。究其原因,“家在七楼,买米买面肩扛手提,爬上爬下太累,尤其是六月暑天,上了楼就不想下楼,不想出门。”

畜牧小区建于1996年,楼层均高7层,没有电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小区居住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2021年,上海市对口支援夷陵区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政策实施,给小区居民点燃了希望。社区积极行动起来,争取到项目支持,2022年底,小区内一栋三个单元的电梯加装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现在的畜牧小区有了电梯,幸福生活“一键直达”。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摄

老李也笃笃定定在这里住下了,不再有换房子的念头,“有了电梯,出门、回家方便多了,再也不怕上下楼梯,还可以经常下楼锻炼身体。”

坚持对口支援项目资金向民生倾斜、向移民倾斜,不断增强移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上海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始终坚持的主线。

对口支援工作伊始,上海立足移民群众“搬得出”,筹措4000万元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基金,创造性地在移民安置点实施一批“五个一”工程,即一所希望小学、一所幼儿园、一个文化站、一个卫生所、一个农技站,配套建设道路、饮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有力助推了两地移民安心搬迁、放心安置。

随着对口支援工作不断深入,确保移民群众“稳得住”成为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三十多年来,上海聚焦立足移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先后安排资金近6亿元,对50多个移民街道、小区开展综合帮扶和治理,惠及万州和夷陵移民群众20多万人,极大改善了移民群众的生活条件。

能致富!“村里成了网红打卡地,挣钱不发愁”

庭院花香扑鼻,绿树环抱;房屋错落有致,四通八达;百年老树矗立于青瓦白墙之间,百年老屋历经岁月洗礼,讲述着光阴的故事……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叫“老湾院子”,位于万州区新田镇义和村。

村民谭宗号一家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二十多年前,夫妻二人到镇子上做起了小生意。“没办法,这里到处是荆棘,垃圾成堆,一下雨,哪里都是泥,下山路又滑,根本出不去。”

如今的谭宗号家盆景花墙、小桥流水,美不胜收。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摄

2021年,上海市对口支援万州区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老湾院子成为其中之一。现在的谭宗号家,橘树环抱,盆景花墙,小桥流水,每天看都看不够!“路修好了,种的柑橘不愁卖,时不时有人来这里搞搞直播,都成了‘网红’打卡地了,昨天还有人打电话来预约游玩,等项目验收之后,再增加点儿娱乐设施,搞点儿农家乐,挣钱不用愁!”谭宗号满满期待。

“全村户籍人口三千多,移民搬迁后只有不到500亩土地。人多地少,很多村民选择外出务工,还有村民就近打零工讨生活,日子过得不够富足。”夷陵区三斗坪镇中堡村村支书郑莉莉感慨道,“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我们就靠坝吃坝。”

中堡村一隅。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摄

三斗坪镇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南岸,是三峡工程坝址所在地。中堡村位于三斗坪镇西北角,纵跨三峡水利枢纽上下游,被誉为“三峡坝首第一村”。站在村里高处,可远眺三峡库区的高峡平湖、黄牛岩极顶、西陵长江大桥、秭归新县城。驱车10分钟可抵达三峡大坝、三峡人家、屈原祠3个5A级景区。每年都有许多人来村里看三峡大坝,村民却没有充分享受旅游红利。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喜欢来、留得住,上海援夷整合多方力量,积极探索支援新路径,创新支援新模式,培育壮大民宿产业集群。如今,已经开门营业的民宿异常“火爆”,一房难求。

帮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是前提,实现“能致富”是根本。三十多年来,上海着眼库坝区资源,积极发挥资金、技术、市场、平台等优势,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助推万州、夷陵两地产业发展、促进移民就业增收。上海先后安排资金1.58亿元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扶持茶叶、柑桔等农副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全方位助推库坝区农特产品销售。目前,仅万州的玫瑰香橙、夷陵的“晓曦红”蜜桔等在沪年销售额就超过8亿元。此外,上海引进企业近千家先后落户库坝区,投资超千亿,带动就业上万人。

可持续!输血变造血,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我刚走进来,孩子们就一下子扑上来,拉起我的手,让我跟他们一起玩滑梯的攀登架。”日前,上海市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园长宋青到万州蒙童园开展教学观摩时,孩子们充满自信和温暖的表达,让她大感欣慰。“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近年来,两地学前教育工作者互相交流学习,成果更好地落实在每个孩子的发展过程当中。

万州蒙童园老师到上海黄浦荷花池幼儿园交流学习。荷花池幼儿园供图

不仅是学前教育,万州区上海中学经过多年的对口援建,如今已经是重庆市级重点中学。自2009年与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正式缔结为三峡对口支援友好学校以来,万州上海中学每年遴选优秀教师赴上海卢湾高级中学跟岗“影子培训”。而卢湾高级中学则多次派教育专家团赴万州开展学术交流,通过举办讲座、献课、分组交流等方式,为万州上海中学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夷陵区,有一所静夷初级中学,是上海市静安区对口支援重点项目。学校水、电、气、路高标准配套,教育教学文体设施齐全,成为一所现代化教育教学示范学校。“上海的支援,让我们不仅拥有了更为先进的硬件设备,更让我们形成了与上海同步的教育教学理念。”校长程易何表示,“我们将着眼于五育并举、守正创新,常怀感恩之心,争取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明日之星。”

夷陵学子深情唱响《长江恋曲》,这首歌是夷陵为感恩上海对口支援所创作。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摄

库坝区发展,人才是根本。三十多年来,上海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援力度,为万州和夷陵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据统计,三十多年来,上海累计安排万州、夷陵培训党政干部、教师医生、专业技术人才等约1.2万人次到上海知名高校党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短期培训,组织上海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送教上门,举办讲座100多场次,受教干部群众10万人次;实施“影子院长”“影子校长”工程,安排100余名教师、医疗卫生骨干到上海学校、医院跟班学习,接收系统化专业带教,帮助两地打造一批带不走的人才干部队伍。

同饮一江水,共叙两地情。在近日召开的沪万夷对口支援工作联席会议上,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副主任熊英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上,上海将按照“路线图”共同携手画好对口支援“实景画”,共同推进万州、夷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移民群众实现安稳致富,让三峡水库实现“一盆净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唐小丽)

责任编辑:曾裕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发布|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