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请关注上海市法学会视频号)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深刻指出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指引我们只有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根中国大地,才能不断构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法学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需要更加重视法学学术期刊的作用,持续加强法学学术期刊建设,推进法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学术期刊的阵地管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期刊尤其是法学学术期刊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法治思想的重要学术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政法铁军的思想库智慧源。
要全面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明确要求,以担负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任务使命为目标,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为遵循,发挥法学学术期刊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和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思想引领和阵地作用,把握正确出版导向、提升出版质量,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为构筑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学学术高地作出积极贡献。
要始终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作为法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十一部分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是在党代会的报告中第一次将国家安全方面的工作单列部分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探索的深化。法学学术期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持续集中展示,把握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国家安全诉求,促进国家安全立法和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完善;把握对外开放中的国家安全需求,以新安全观推进全球安全倡议;把握历史主动的国家安全要求,既要敢于学术斗争,又要善于学术斗争,不断提升塑造国家安全的能力。
二、进一步重视学术期刊的统筹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统筹”一词多次出现。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秉持的科学方法论,在统筹中谋划全局、协调推进、重点突破,在统筹中掌握平衡、校准方向、赢得主动。法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也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做到统筹推进。
统筹,注重的是通盘筹划,彰显的是全局观念。各法学学术期刊的行政管理机构、主管主办和出版单位要加强统筹力度,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统筹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加强有组织的出版,注重学术期刊的联动和集成,以大局意识谋高质量发展;坚持创造性开展工作,统筹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固底板、扬优势、重融通,既为一刊增光、又为众刊添彩,以创新思维谋高质量发展。
统筹,展现的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智慧。法学学术期刊的行政管理机构、主管主办和出版单位要加强统筹力度,坚持学术期刊的战略谋划,统筹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注重点面结合、综合施策,以系统观念谋高质量发展;坚持学术期刊的前瞻性思考,统筹好“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注重以点带面、有序推进,以辩证方法谋高质量发展。
统筹,发挥的是共同体组成力量的协同效能。法学会及其法学期刊研究会要继续加强统筹,有效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形成更为强大的合力,积极稳妥地推动法学学术期刊从分散运作向统筹与分类兼顾运作模式的转变,处理好各法学期刊自身发展和资源共享的关系,探索法学学术期刊建设资源共享机制,着力打造拥有一流作者群、一流栏目、一流编辑队伍、一流审稿用稿机制的法学学术名刊集群。
三、进一步促进学术期刊的传播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进行了多方位的论述,系统阐明了我国对数字时代治理挑战的最高回应。互联网期刊的发展以及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加速了学术期刊生产方式的数字化、知识传播的网络化和知识服务的智能化。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让数字出版产业跨界融合趋势更为明显,包括法学期刊在内的学术期刊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开放化态势迈进。
融媒体是媒体融合发展中的一种形态,使媒体传播从以文字为主的传播走向以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形态交织的传播,这就需要法学学术期刊不断进行传播转型,实现作者—读者—编辑的有效互动,寻找自身的传播转型路径。
一是大力推进数字出版和运营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数据库第三方平台、门户网站平台、开放存取平台等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并通过打通不同介质的平台,实现传播力度的加大。
二是加强纸质传播与数字传播融合发展,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构建学术期刊“线上与线下”运营、传播的新模式,以个性化推送、内容聚合、语音阅读等,拓展服务边界,实现了内容资源的再造与增值。
三是加快培养编辑队伍的数字化思维和模式,强化对新兴技术的理解和运用,熟悉各种媒介形态,提升编辑的图像处理、信息甄别、媒体操作等数字化素养,使编辑成为新兴媒介“技术运用者”,培养新时代的数字化编辑团队。
四是坚持学术本位内容为王,要不断求新,聚焦法学法律理论前沿与实践一线面临的新问题,提供对于法学法律理论与实践的深刻、新锐的见解,确保研究真问题,以专业视角传递专业信息;要策划核心议题,确保前瞻性和宽广的解读视角,以高站位、全视角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答疑解惑。
四、进一步推动学术期刊的国际引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国际学术话语权是国家话语权的一部分,主权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所掌握的学术话语权大小,是衡量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乃至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法学法律界参与国际学术话语权竞争,除了依靠法学期刊体制建立和维护的学术传播秩序外,还要加强法学期刊的学术国际引领。
加强法学期刊的学术国际引领,要拓展学术视野、提升学术追求,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重大法治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将具有价值观层面影响力的法学学术作品推向世界。
加强法学期刊的学术国际引领,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按照急用先行原则,重视和传播涉外领域立法研究,进一步加强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法律法规完善的学术研究及其成果转化,推动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研究。
加强法学期刊的学术国际引领,要通过主动挖掘中国崛起所提供的法学学术研究议题、研究热点、研究角度等争取学术前沿议题的设置权、位阶优先性,为国际法学法律界提供中国的法学学术理念和方案,从而扩大中国法学学术和法学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已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蓝图,新征程必定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法学学术期刊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就是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出版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强化系统思维,激扬奋斗姿态,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不断追卓越、创一流,为全面建设法治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东方法学大讲堂》由上海市法学会特约供稿,专题统筹:秦前松。
责任编辑:楚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