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由武汉大学何华辉法学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公法研究中心主办,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法学评论》编辑部协办的《宪法与民主制度》出版四十周年纪念座谈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武汉成功举办。会议设有纪念座谈和主题研讨单元,来自国内30余所著名科研院校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并作深入交流,多家重要期刊和媒体代表出席。
许崇德先生、何华辉先生是当代中国宪法学重要奠基人,两人的深厚情谊和治学故事历来在宪法学界受到广为传颂。《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系由两位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合作完成,全书对有关宪法和民主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作了全面系统地介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研究的佳作力作。本次会议回顾经典、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发掘前辈学者宪法学理论中的民主思想、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与实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进一步发展。
本次会议设有开幕式、圆桌座谈、分论坛研讨和闭幕式等环节。根据会场记录,会务组整理形成了会议综述,并分两期推送。本期内容为开幕式和圆桌座谈环节。
一、开幕式
3月26日上午8时30分,会议开幕式在湖北省武汉市君宜王朝大饭店阿里山厅举行。开幕式由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武汉大学何华辉法学基金会秘书长陈晓枫主持。武汉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孙德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法研究中心主任胡锦光,武汉大学副校长、法学院教授周叶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结束后,全体与会专家学者在会场合影留念。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武汉大学何华辉法学基金会秘书长陈晓枫在主持时表示,本次会议以共同纪念许崇德先生、何华辉先生在八二宪法颁行之际合作完成的学术力作《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出版四十周年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主题,旨在追思两位先生及其宪法学理论中的民主思想,回应如何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理论问题。
武汉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孙德元在开幕致辞中向全体与会嘉宾致以衷心感谢。他简要介绍了何华辉先生和许崇德先生的学术生平,表示两位先生作为我国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政治学家,作为当代中国宪法学的重要奠基人,他们共同发表、出版的诸多研究成果及其观点对推动中国宪法学学科发展乃至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武汉大学法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延续和深化两位先生的深厚友谊,同其他兄弟高校一道持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关理论研究的进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法研究中心主任胡锦光在开幕致辞中向全体与会嘉宾致以了诚挚谢意。他细致追忆了受教于两位先生的宝贵经历并向两位先生高尚的人品和学品表达了崇高敬意,表示两位先生坚持始终以学术合作为交往中心的品质十分珍贵、令人敬佩。他还提出,本次会议专门设有研讨主题,即“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聚焦这一主题展开充分探讨,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研究阐释好“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的时代课题、理论命题、实践议题。
武汉大学副校长、法学院教授周叶中在开幕致辞中向全体与会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他指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寄寓的为学理想和家国情怀在两位先生身上有着丰富而极致的展现。两位先生合作撰写的《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深刻阐述了有关宪法与民主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八二宪法的宣传和实施以及此后的宪法学研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积极影响,集中体现了两位先生深邃的学术眼光、深广的学术胸怀和深厚的学术情谊,值得宪法学后辈学者努力学习。
二、纪念《宪法与民主制度》出版四十周年圆桌座谈:许崇德、何华辉宪法学理论中的民主思想
3月26日上午圆桌座谈的主题为“纪念《宪法与民主制度》出版四十周年——许崇德、何华辉宪法学理论中的民主思想”。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董皞主持主旨发言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莫于川主持与谈发言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作主旨发言,21位专家学者先后作与谈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董皞在主持主旨发言时细致回忆了师从两位先生的往事,向两位先生关爱弟子、扶持后学的高风亮节和责任担当表示敬佩。他表示,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和其他法律的母法所特有的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在两位先生身上有着显著体现。历经四十载风雨,两位先生合著出版的《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仍旧闪烁着民主法治思想和民主政治智慧的光芒,弥足珍贵。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在主旨发言中从自身与《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的缘分谈起,分享了他对该书成书背景和学术意义的认识和思考。他指出,《宪法与民主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关于民主理论的代表性作品,是第一本专门论述宪法与民主关系的学术著作。书中将民主定位于国家制度,基于历史、文本、实践三位一体的框架将民主纳入宪法范畴中,由此勾勒出宪法上的民主形象与概念体系并赋予其比较宪法元素,诸多观点至今仍极具生命力和阐释力。他还强调,两位先生同其他宪法学前辈学者尽管身处不确定的时代,却仍坚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矢志奋斗、勤奋耕耘,为后学留下丰厚学术遗产。今人应当在继承和发扬先生们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的同时,坚定学术理想和信仰、保持学术理性和勇气,不断推动宪法学事业取得新突破和新发展,力求为后人留下值得回忆的学术作品。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在主旨发言中深情回顾了自身同两位先生交往的点滴,并对两位先生达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的生命意志、深湛的学术情怀和严谨的治学作风、非凡的政治智慧和伟大的人格力量表达了由衷敬畏。他指出,两位先生宪法学理论中的民主思想至今依然并将永远不断散发新的光芒,两位先生在《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中提出的诸多观点和在从事宪法学研究过程中阐明的诸多理论问题极具前瞻性,如书中关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四权”的划分,时至今日仍旧值得作深入挖掘和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莫于川在主持与谈发言时表示,两位先生能够在思想争论极为激烈的时代牢守正确政治立场和客观学术立场,在《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中鲜明提出应把民主纳入宪法法治轨道,如此学术情怀和学术情谊令人感动,展现了两位先生高超的政治智慧、法治智慧和学术功力,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旨发言发表意见,共同发掘两位先生宪法学理论中的民主思想。
以下专家学者围绕“许崇德、何华辉宪法学理论中的民主思想”及主旨发言内容先后作与谈发言。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焦洪昌认为,何华辉先生关于国家机构设置提出的诸多观点至今仍旧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许崇德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与学术品格更是对其自身学术生涯产生了深刻影响。最后他还指出,两位先生合作撰写的《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自序中的第一句话所流露出的家国情怀与学术站位使其颇感震撼。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教授朱福惠指出,何先生曾鲜明提出民主和科学程度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成熟的标准,只有保证国家制度的民主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在《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中,两位先生主要从“宪法与民主的关系”、“宪法发展过程中的民主”、“宪法实施过程中的民主”三个维度作出阐释,将社会主义民主作为社会主义宪法的基础与底色,揭示了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关系构建了一套宪法学的解释框架。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首先分享了曾与何华辉先生、许崇德先生交往的一些回忆,表示一直以来无不为两位先生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打动。随后他指出,《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反映了当时的宪法学者具有极强的韧性,该书所反映的思路和思维及其所展现出的开放性、韧性和勇气将使我们终身受益。此外他还谈到,两位先生不仅是卓越的宪法学理论家和学问家,同时也是一流的法学实践家,这一点在两位先生的学术生涯和其他学术著作中也有着充分体现。
原《中国法学》编审李小明分享了自身同许崇德先生、何华辉先生的一些过往,对两位先生的谆谆教诲和关心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借本次会议缅怀两位先生,也向两位先生致以崇高敬意。他指出,如今宪法学界的高度团结以及对传承前辈学者学术品性和学术风格的重视是法学界的一抹独特风采,备受赞誉,这同两位先生之间的深厚友谊息息相关。基于此他强调,年青一代的宪法学者必须继续发扬两位先生的治学精神,共同推动宪法学取得新成果新成绩。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磊从四个方面谈论了自身在学习《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过程中形成的心得体会。第一,许崇德先生、何华辉先生扎实质朴的学风十分值得学习;第二,该书对进一步理解八二宪法极具价值;第三,该书用于提出个人观点的写作手法对今人极具借鉴意义;第四,该书引用和提及了78个不同国家的不同制度,这种充实的文献资料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十分难能可贵。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马长山谈到,在重温许崇德先生、何华辉先生合著的《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后,主要有三点感受。第一,两位先生是改革开放以来宪法学界的第一代法学家,他们编纂的著作具有宪法启蒙意义;第二,纪念该书出版四是周年是一项重要的学术传承,一代代宪法学者成长起来,过程中薪火相传的不仅有学术的方法、学术的思想,还有师门的“传帮带”,更有一种在曲折中寻找不变的宪法精神、在不确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确定性的宪法规范的情怀,这都值得法学界学习;第三,书中体现的两位先生的学术勇气和学术担当以及学术使命感责任感,为如今的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引领。
《法学论坛》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吴岩认为,两位先生合著的《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在内容上极为宏阔、在思想上极为深邃。他指出,两位先生高尚的人品情操、严谨的学术态度以及对弟子后学的关心爱护无不令人感动。在此前诸多专家学者对两位先生的追忆中,他深切地体悟到了宪法学界重视“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他还表示,学术精神的传承对于学术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对《法学论坛》给予一贯支持。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树忠谈到,两位先生合著的《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主要讨论的是宪法与民主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旨在让读者们回归常识,体现了两位先生的家国情怀、人民情怀、学术品格和科学精神以及两位先生的学术情谊,对后来者而言是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和典范。此外他还表示,两位先生合作完成的另一学术著作《分权学说》对他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我们必须珍惜珍视两位先生的思想结晶,不断将两位先生的学术观点发扬光大。
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杜承铭回忆了两位先生合著的《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及其他学术著作和论文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此外他还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要落实在全领域,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以及坚持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宪法制度体系。最后他还专门谈到信访监督制度并就宪法监督制度同其他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胡肖华从生活和学术两个方面讲述了何华辉先生对其的影响。在生活方面,他指出何华辉先生曾教导弟子“不能讲假话”,对其此后的学术生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学术方面,他指出何华辉先生和许崇德先生合著的《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的引用文献多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品以及汉语现代名著,极具时代特点,也说明当时的核心学者所接受的教育较为传统,其中诸多精华部分值得宪法学界作进一步探究。
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邹平学指出,各位同仁在会上逐一回顾了何华辉先生、许崇德先生的学术贡献,这种继承和发扬先生们的学术思想并以此为基础畅谈“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与实践等重大现实问题的氛围带给他无限感动。他还分享了自身在学生时期同两位先生交往的宝贵回忆,表示因作为何华辉先生的弟子,许崇德先生对他也颇加关爱,反映了两位先生的深情厚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广辉指出,将何华辉先生、许崇德先生的崇高的人格魅力、深湛的学术情怀以及学术思想成就发扬光大,推动今后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是对两位先生最好的纪念。因此,他指出,在如何推动中国民主法治发展的问题上,特别是如何在继承两位先生的学术思想基础上来推动中国民主发展的问题上,应从“民主规范与民主实现的统一”、“党内民主与国家民主的相互促进”、“国内民主与国际民主的相协调”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翔指出,“宪法学的学者讲真话,有坚守有操守”和“宪法学界风清气正”等评价离不开许崇德先生、何华辉先生确立的学术传统,而《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更是一部值得后人回忆的典范学术作品。该书观点极富创新、视野极为宏阔,框定了中国宪法学的基本问题、奠定了中国宪法实践的理论基础,至今仍富有启发意义。前辈先生们讲真话、坚守宪法学底线的学术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来源,我们作为后辈学人,一定要把先生们的学术传统传承下去,把中国的宪法学继续发扬光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胡弘弘指出,《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诸多论断十分具有启示性,如书中提出的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方面的进步之处、专门委员会的功能和作用等论述,对于新时代开展相关研究仍具有极强指导意义。关于本次会议设置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研讨主题,她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归根结底是要体现人民性,要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此外,作为当代的宪法学人,我们有责任去维护好、传承好先生们的学术研究精神,以及宪法学在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学术使命和学术担当。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教授上官丕亮指出,《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是对中国宪法与民主制度关系的开创性研究,对当今宪法学研究包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具有启示性意义。他重申了书中一些极富意义的论述,如“宪法是民主制度的确定和法律化”、“民主制度的变化会影响宪法的变化,宪法的变化会影响国家政治的制度的民主化”、“宪法对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能起阻碍作用”、“把我们的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就是要进一步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民主化是无从谈起”、“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和政治性,是衡量我们政治民主化的标尺”、“党要领导国家政权,而且要必须充分发挥国家机关的巨大作用”等。最后,他还强调,发扬两位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需要宪法学界共同努力,共同研究如何把我国宪法上的民主精神落到实处、真正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一个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任喜荣指出,不论是在学生时期还是在从事教学工作时期,她都受到了许崇德先生、何华辉先生学术思想的影响,可谓是两位先生在精神层面上的学术传承者。如果说两位先生的时代是制度建构的时代、价值确立的时代,当下就应该是一个优化制度、实证分析的时代,要从制度的细节出发,通过细节的制度性创新来推动宪法学关于民主理论的发展。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江国华以“民主的过程哲学”为题作了发言。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民主是全过程民主”的重要论断蕴含深刻的过程哲学思想,可从“民主的过程即民主的实在”、“民主的过程即民主的事实”、“民主的过程即民主的价值”三个核心命题予以阐释。具体来讲,“民主的过程即民主的实在”内嵌有“过程即存在、过程即本体、过程即本值”三个子命题,“民主的过程即民主的事实”内嵌有“过程即运动、过程即联系、过程即因果”三个子命题,“民主的过程即民主的价值”内嵌有“过程即权利、过程即目的、过程即享受”三个子命题。运用过程哲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之加以科学地论证,或可揭示民主的过程性本质及其理论面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锴指出,一方面,在当下与未来的立法和修法中,宪法精神都是核心的审查标准之一,而关于宪法精神的论著恰恰蕴含在许崇德先生、何华辉先生合著的《宪法与民主制度》这一伟大作品中;另一方面,其他老师们所谈及的关于两位先生的事迹深深影响着自己,这些故事也时刻提醒自己是否能像他们一样研究真问题、充分发挥宪法学的批判功能。
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欧爱民指出,在许崇德先生、何华辉先生身上有许多宝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具体来讲,第一,保持直面问题的学术勇气,敢于对真问题提真意见;第二,保持求真务实的学术品格,不卑不亢地对待宪法学的学术研究;第三,保持源源不断的学术传承,为宪法学学科建设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与人才支撑。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刚志指出,在许崇德先生、何华辉先生合著的《宪法与民主制度》一书中,既体现了宪法学学术研究的政治担当,也体现了宪法学研究的家国情怀。该书一方面彰显了宪法学的科学性与政治性,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宪法学的时代性与实践性。他强调,民主是宪法制定的前提,宪法是民主实践的依据与民主发展的基础。
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叶海波指出,不论是听到过的关于何华辉先生的故事,还是与许崇德先生的交流,无不令他终生难忘。本次会议更是又一次的精神与心灵的洗礼。重温《宪法与民主制度》书中的部分章节内容,许多观点与论证对解决新时代的宪法问题仍有所启示。此外,两位先生身上的乐观和豁达以及坚定的学术信仰和家国情怀,将是我们妥善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法宝。(武大法学)
责任编辑:楚予